.
哪些企業容易被稽查
2022-04-11
33
網上有這么一個段子,金三養魚,金四收網。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的快速發展,以及銀行、金融、工商等各個系統的打通。可以說,稅務局對一個企業進行了全方位的監控。今天想從三個方面和大家聊聊稅務稽查。第一、稅務稽查有哪幾種方式?第二、那些企業容易被稽查?第三、如何應對稽查? 我們講稅務局的稽查分成了六類。第一類:就是被別人舉報。第二類:上級稅務機關交辦下來的稽查的案件。那么,上級稅務機關的案例來源是從哪里得到的呢?有兩種可能,第一種,也是我們第一類提到的有人向上一級稅務機關舉報;第二種,上級稅務機關通過某些業務或者案件牽連到了這個公司。這種一般是比較嚴格的。第三類:被協查。協查也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對方單位未申報、或者發票存在問題,請我們去核查下發票的真偽。這種情況是比較寬松的。第二種,我們上下游客戶因為某個案子被稅務局檢查了,然后我們在經營過程中和他有業務聯系。比如取得的發票、簽訂的合同或者資金往來等等。引起了我們被協查。看我們公司與我們的上游供應商和我們下游客戶之間的交易是否真實。這種情況相對比較嚴格了。第四類:專項稽查。專項稽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稅務機關安排的針對某一個特定行業、某一個特定區域、某一個特殊群體的企業的一個檢查。專項檢查相對來講也是比較嚴格。因為作為一個專項檢查社會主管,首先它是基于某一個共同的目標和目的,然后去檢查某一類的企業,也就是這一類的企業里面可能發現了一些大家通用的共性的一些納稅問題,然后才做這些檢查。這個檢查下面的樣子也是稍微嚴格一點的。再接下來,第五類:就是納稅評估異常。什么叫納稅評估異常呢?我們公司的財務每個月會給稅務機關報送會計報表和納稅申報表以及其他相關的涉稅資料。在這些涉稅資料里面,我們有很多的數據,很多比例。稅務機關拿我們這些數據怎么樣通過金稅三期系統進行比對,在比對的過程當中,它就會自然形成了我們某些財務比例,拿我們公司和其他公司相比,拿我們公司內部的這些報表上的數據互相的勾稽關系相比。我們公司出現異常了,這就是納稅評估發現異常可能存在少交稅收的行為。像這種情況下,稅務局要對我們進行檢查。或者我們給稅務機關一個合理的解釋,解釋我們這些不正常的數據和不正常的比例,為什么會是這樣的。最后一種,第六類:就是隨機抽查,根據雙隨機一公開這個政策,他每年都要抽查一部分企業。因為在檢查之前沒有發現公司問題,有什么重大疑點,有哪個地方有有少交稅的重大風險。所以他這個檢查相對來講怎么樣就會寬松一點。
一般來看像我們剛剛講的這六個被稽查的原因,從上到下越在上面可能會越嚴格,越在后面可能,稍微寬松一點。所以我們通過稽查的角度來看,那些企業容易被稽查呢?當然了第一類一定會被稽查的。如果公司內部情況處理不好,被員工舉報了。除了被舉報以外,還有一種可能被稽查,那就是我們公司經營上有一些明確的問題,都有那些問題呢?比如:經常在外面搞發票就很容易被稽查。為什么?因為經常在外面買發票,上下游本來就不規范,無論上游出事還是下游出事都會牽連到自己。像這種上下游牽連過來的,要么是配合別人去做這些業務,要么是自己本身在外面搞了一些業務或者發票。所以一旦被查出來,很可能就會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且這個性質就比較嚴重。這是第二類容易被稽查的。第三個容易被稽查的是什么呢?就是公司財務報表和會計資料的質量很差。這一部分資料為什么很差?因為我們有些公司會計技術比較差。比如:報表漏洞百出,收入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再比如公司稅負率一會兒高一會低,這個月增值稅交的多,下個月突然變得很少;這個月有業務做生意,下個月沒有業務,企業起伏波動很;公司規模很大,收入很小,利潤很小,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公司的收入規模和利潤規模越來越小;還有些制造業支出和你的收入和成本利潤不成比例。像這些那肯定容易被查。
上面講了稽查的方式以及那些企業容易被稽查。那我們如何應對稅務稽查呢?其實真正的稅務稽查的時候,企業能夠應對的方法確實不是太多。因為我們作為一個企業都應該去接受稅務機關稽查,配合稅務機關稽查,按照稅務機關的要求提供公司的相關的納稅資料。其實我們這里應該是公司如何去面對,如何去準備,如何去配合這些檢查事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