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指標
出口退稅,實際是出口免、退稅。由于增值稅實行的間接計稅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應納稅額=銷項-進項,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銷項是免的,進項是退的,取得退稅款。
對于生產型出口企業,出口退稅采用免、抵、退的計算方法。
一、銷項免
免:免征出口這一銷售環節的增值稅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二、進項退
對于生產型出口企業,進項退分為抵、退兩步實現。
1、出口退稅的最高限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折合率×出口貨物的退稅率
難點
A、退稅,理論上退的是出口貨物購進環節的進項,但計算退稅指標金額時,是用離岸價格,而不是購進金額,原因在于無法明確企業外購的貨物中多少用于生產出口貨物,多少用于內銷,而內銷部分對應原材料的進項是不能退稅的,所以只能采用離岸價格。
B、進項不是百分之百退,不同出口產品有不同的退稅率,應予退還的進項稅款不能超過“出口退稅最高限額”)
2、征稅率大于退稅率,稅法上不予抵退的部分,稅務處理時,進項轉出增加出口產品的成本
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折合率×(稅率-出口貨物的退稅率)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抵:出口對應的應退進項,抵頂內銷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內銷銷項-內銷進項-(出口對應進項-2(征稅率大于退稅率,稅法上不予抵退的部分,稅務處理時,進項轉出增加出口產品的成本))
A:大于零,交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B:小于零,進項留抵
4、退:本期應退還的進項稅額
進項留抵與1(出口退稅的最高限額)兩者取小
借:應收補貼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5、確認免抵部分:1(出口退稅的最高限額)減4(本期應退還的進項稅額)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產品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2008年11月的知識——
企業免抵退稅會計處理
“免、抵、退”稅設計精巧,原理挺簡單,但加上進料加工(還要考慮購進發與實耗法)、單證是否齊全(紙質單證、電子數據)、特準退稅(有的需要參與“免、抵、退”稅計算)、年終清算(2004年終清算采用不完全滾動法有所進步,據悉國家稅務總局正在研究徹底取消年終清算)就變得異常復雜,隨之而來的賬務處理更讓很多企業摸不著頭腦,全國各地稅務機關的不同理解也讓企業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本文根據企業財務制度規定,結合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要求,提出了“免、抵、退”稅相關會計處理方法,與大家共同探討,共同解開這團亂麻,使企業在有效規避稅收風險的同時,用好用足國家稅收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自1996年實行全國統一的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系統先后納入國家“金關工程”及“金稅工程”,目前是國家稅務總局三大核心應用系統之一。軟件為國家稅務總局統一開發,統一免費發布企業使用,“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申報系統7.X版”軟件是2005年最新版本,適用于全國生產型出口企業辦理2004年年終清算及2005年退稅申報,全國出口企業可通過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系統企業端技術支持網站——中國出口退稅咨詢網(www.taxrefund.com.cn)免費下載使用,并由該系統的開發商大連龍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多種手段提供技術支持。本系列文章將根據全國各地同仁的反饋進行跟蹤整理,并在中國出口退稅咨詢網發表,全面詳盡的解釋請參閱中國出口退稅咨詢網編著的《出口退稅從入門到精通立體圖書系列》之《生產企業“免、抵、退”稅從入門到精通》。
按照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生產企業免抵退稅的會計核算主要涉及到“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和“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等科目。其會計處理如下:
(1)貨物出口并確認收入實現時的會計處理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等)
(2)計算出“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時的會計處理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計算出“應退稅額”時的會計處理
借: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4)計算出“免抵稅額”時的會計處理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5)收到退稅款時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
對于按會計制度規定允許扣除的運費、保險費和傭金,在實際結算時與原預估入帳金額有差額的,可以在結算月份進行調整。
對于企業已經申報的數據發現錯誤的,不能夠直接調整原申報數據,而應在以后月份通過紅藍字調整法進行調整。
對于出口退稅申報與增值稅納稅申報不一致,產生差額的,須在下期進行帳務調整,相應的應同時調整增值稅納稅申報表。
由于以上原因需進行帳務調整的,其會計處理為:
(一)對本年度出口銷售收入的調整
(1)對于前期多報或少報出口,或用錯匯率,導致出口銷售收入錯誤的,在本期發現時,須在本期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根據銷售收入調整額: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2)對于按會計制度規定允許扣除的運費、保險費和傭金,與原預估入帳金額有差額的,須在本期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根據銷售收入調整額:
借:其他應付款(或銀行存款等科目)(藍字或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藍字或紅字)
當上期的《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匯總表》第2c欄“免抵退出口貨物銷售額(與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差額)”不等于0時,須在本期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根據免抵退出口貨物銷售額(與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差額):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等科目)(差額大于0時為藍字,小于0時為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差額大于0時為藍字,小于0時為紅字)
注意事項:
① 出現上述情況進行帳務調整的同時,應在“出口退稅申報系統”中進行調整,調整的方法為在出口明細表中錄入一條調整記錄(正數或負數)。
② 對于已在“出口退稅申報系統”中調整過的銷售收入,由于申報系統在計算“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時已包含該調整數據,所以在帳務處理上可以不對該筆銷售收入乘以征退稅率之差單獨調整“主營業務成本”,而是在月末將匯總計算的“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一次性結轉至“主營業務成本”中。
(二)對本年度出口貨物征稅稅率、退稅率的調整
對于前期高報或低報征稅稅率、退稅率,在本期發現的,應在“出口退稅申報系統”中通過紅藍字調整法進行調整,根據申報系統匯總計算的“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免抵退稅額”、“應退稅額”、“免抵稅額”等在月末一次性入賬,無須對調整數據進行單獨的會計處理。
(三)對上年度出口銷售收入的調整
(1)對于上年多報或少報出口,或用錯匯率,導致出口銷售收入錯誤的,在本期發現時,須在本期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根據銷售收入調整額: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根據銷售收入調整額乘以征退稅率之差: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根據銷售收入調整額乘以退稅率: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2)對于按會計制度規定允許扣除的運費、保險費和傭金,與原預估入帳(上年度)金額有差額的,須在本期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根據銷售收入調整額:
借:其他應付款(或銀行存款等科目)(藍字或紅字)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藍字或紅字)
根據銷售收入調整額乘以征退稅率之差: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根據銷售收入調整額乘以退稅率: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前期少報收入的為藍字,前期多報收入的為紅字)
(3)當上年度12月份的《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匯總表》第2c欄“免抵退出口貨物銷售額(與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差額)”不等于0時,須在本年度1月份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根據免抵退出口貨物銷售額(與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差額):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等科目)(差額大于0時為藍字,小于0時為紅字)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差額大于0時為藍字,小于0時為紅字)
注意事項:
① 出現上述情況時,只進行帳務調整,不對“出口退稅申報系統”進行數據調整。
② 注意在填報《增值稅納稅人報表》(附表二)時,不要將上年調整的“進項稅額轉出”與本年出口貨物的“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混在一起,應分別體現。
③ 在錄入“出口退稅申報系統”中的〈增值稅申報表項目錄入〉中的“不得抵扣稅額”時,只錄入本年出口貨物的“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不考慮上年調整的“進項稅額轉出”。
(四)對上年度出口貨物征稅稅率、退稅率的調整
對于上年度出口貨物高報或低報征稅稅率、退稅率,在本期發現的,須在本期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根據銷售收入乘以征退稅率之差的調整額: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藍字或紅字)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藍字或紅字)
根據銷售收入乘以退稅率的調整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藍字或紅字)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藍字或紅字)
注意事項:
① 出現上述情況時,只進行帳務調整,不對“出口退稅申報系統”進行數據調整。
② 注意在填報《增值稅納稅人報表》(附表二)時,不要將上年調整的“進項稅額轉出”與本年出口貨物的“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混在一起,應分別體現。
③ 在錄入“出口退稅申報系統”中的〈增值稅申報表項目錄入〉中的“不得抵扣稅額”時,只錄入本年出口貨物的“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不考慮上年調整的“進項稅額轉出”。
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的生產型出口企業在貨物報關出口后,發生退關退運的,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會計處理。
(一)本年度出口貨物發生退關退運時
根據退關退運貨物的原出口銷售額沖減當期出口銷售收入: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等科目)(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紅字)
根據退關退運貨物調整已結轉的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紅字)
貸:庫存商品(紅字)
注意事項:
① 當出口貨物發生部分退運時,沖減的銷售收入應按照該部分退運貨物的原始出口銷售額確定。
② 對于貨物出口時與退運時匯率發生變化的,應以貨物出口時的匯率為準。
③ 發生退關退運業務,在帳務上沖減出口銷售收入的同時,應在“出口退稅申報系統”中進行負數申報,沖減出口銷售收入。
④ 對于退關退運貨物已在“出口退稅申報系統”中進行負數申報的,由于申報系統在計算“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時已包含退關退運貨物,所以在帳務處理上可以不對退關退運貨物銷售額乘以征退稅率之差單獨沖減“主營業務成本”,而是在月末將匯總計算的“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一次性結轉至“主營業務成本”中。
(二)以前年度出口貨物在當年發生退關退運時
根據退關退運貨物的原出口銷售額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付賬款(或銀行存款等科目)
調整已結轉的退關退運貨物銷售成本:
借:庫存商品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根據退關退運貨物的原出口銷售額乘原出口退稅率計算補交免抵退稅款: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貸:銀行存款
注意事項:
① 當出口貨物發生部分退運時,應按照該部分退運貨物的原始出口銷售額計算補稅。
② 對于貨物出口時與退運時匯率發生變化的,應以貨物出口時的匯率為準。
③ 據以計算補稅的稅率,應以貨物出口時的出口退稅率為準。
④ 與本年度出口貨物發生退關退運不同,對于以前年度出口貨物在當年發生退關退運時,不在“出口退稅申報系統”中進行沖減。
生產企業出口貨物,逾期沒有收齊相關單證的,須視同內銷征稅。具體會計處理如下:
(一)本年出口貨物單證不齊,在本年視同內銷征稅。
沖減出口銷售收入,增加內銷銷售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出口收入
貸:主營業務收入——內銷收入
按照單證不齊出口銷售額乘以征稅稅率計提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