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熱點問答
答: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延長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6號)規定,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上述政策執行期限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3號)規定,制造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 企業所得稅,稅務問答[詳情]
2021/7/28
66
稅務部門“放管服”改革促進經濟蓬勃發展
“公司日常申報財行稅主要涉及多個稅種,此前需要填寫多張申報表,差不多要大半天時間。這次合并申報后,很快就申報結束。”6月1日上午,新疆華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財務人員楊冬一次性合并完成多個稅種的申報。 放管服[詳情]
2021/7/17
21
企業稅收依據是什么
㈠公需說。
也叫公共福利說。十七世紀初,以德國重商主義官方學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了一種稅收依據理論。本文認為,國家責任在于滿足公共需求,提高公共福利,而國家要盡其所能,必須具備各種必要的物質資料,這就產生了政府的公共需求,稅收就是滿足公共需求的物質條件。另外一方面,稅收存在的客觀依據是源于社會的公共需求,否則,稅收就不必存在了。提出提高公共福利作為稅收依據是一種較為進步的稅收理論。那時代表著資本主義初期資產階級反對君主專制國家橫征暴斂,任意使用稅收權利的思潮。
㈡交換意見。 企業稅收,稅收依據[詳情]
2021/5/27
43
全面數字化電子發票基礎知識
為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要求,全面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降低征納成本,穩步實施發票電子化改革,國家稅務總局于2021年12月1日起,在內蒙古自治區、上海市和廣東省(不含深圳市)開展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以下簡稱“全電發票”)試點工作,24小時在線免費為納稅人提供電子發票申領、開具、交付、查驗等服務;并將制定出臺電子發票國家標準,有序推進鐵路、民航等領域發票電子化,2025年基本實現發票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電子化,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021年12月1日,在上述試點地區上線了電子發票服務平臺(1.0版),部分試點納稅人通過電子發票服務平臺開具全電發票。 全國統一電子發票查詢,增值稅電子發票,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數字化的電子發票,電子發票,電子發票怎么查詢下載,2022年全國全面推行電子發票[詳情]
2022/7/17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