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納稅評估的這些事
2022-04-06
32
納稅評估!不少財務人員一聽“評估”色變!經歷過的都知道,納稅評估是稅局運用指標公式,對企業財務、稅務數據進一步加工、計算,對超過或低于預警值的企業開展案頭分析、實地調查、約談法人、檢查賬簿憑證等措施,而評估往往都以企業補繳稅款及滯納金結束。
和稅務稽查的正式檢查不同,稅局的納稅評估往往以指標測算為工作的出發點和切入點。比如這樣的一個案例:
某建材廠2019年1-10月份申報生產紅磚155.60萬塊,銷售收入僅23.33萬元,入庫稅費僅1.32萬元,與其實際經營規模不相符,稅負率明顯低于行業稅負率,稅局決定對該企業進行納稅評估。
經了解,該企業生產流程為積土—制坯—拉坯—進窯—裝窯—燒窯—出窯。從用電角度看,制坯過程全部使用的是電力,且耗電量很大,其它流程用電量很少或基本不用電;從用工角度看,整個工序操作主要以人力為主,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費。據此稅局根據實際耗電量、人工費測算出的企業產量,均遠高于企業申報產量,最終該企業負責人承認少報產量、收入不入賬的事實,補繳稅費達35萬元左右。 ------------警報!這些指標出問題容易被評估----------
那么問題來了,實務中,哪些評估指標最為常見,是稅局評估人員經常使用的呢?企業能否結合公式先行研判,盡量規避可能發生的風險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指標一:稅負率指標解釋:稅負率是稅收負擔率的簡稱,顧名思義反映企業繳稅的負擔水平。常用于評估的是增值稅稅負率,計算公式為增值稅稅負率=(增值稅應納稅額÷主營業務收入)×100%,可適用于所有行業所有企業。
指標用途:1. 稅局開展評估前,測算一定屬期內本轄區某行業所有企業的平均稅負率,即行業稅負率。企業稅負率如低于同行業稅負率的,就容易被評估、被檢查。
2. 經常有企業問詢,“我是XX行業,我稅負率保持在什么水平就沒事,稅負率穩定在什么區間就肯定不會被評估、被檢查?”應該說,行業稅負率全國范圍內是沒有統
一、規范的數值,對于企業來說,要重點關注本省、本市同行業企業的稅負率與自身的差異。建議商貿企業稅負率不低于1%-1.5%,工業企業稅負率維持在3%-5%區間內。3. 稅負率過低是問題,稅負率過高也容易引起稅局的注意。4. 該指標易受季節性生產、行業政策、市場價格等因素影響,企業因此被評估時,可考慮從這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指標二:收入與稅額比較分析指標解釋:計算順序如下:① 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100%② 應納稅額變動率=(本期應納稅額-基期應納稅額)÷基期應納稅額*100%對比兩個變動率數值,分析一定屬期內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與稅額二者變動走勢。
指標用途:1.如二者同為正數或負數,且前者明顯高于后者(例: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50%且應納稅額變動率20%,或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10%且應納稅額變動率-30%),則企業存在少計、不計銷售收入的可能。如前者為正數,后者為負數,那稅局就更高度懷疑企業偷逃稅款了。2. 一般該指標結合稅負率分析,在稅負率偏低的同時應納稅額變動率明顯低于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的,企業被評估、被檢查可能性大大提高。3. 該指標易受固定資產進項抵扣、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企業因此被評估時,可考慮從這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指標三:收入與成本比較分析指標解釋:計算順序如下:① 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100%② 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 (本期主營業務成本-基期主營業務成本)÷基期主營業務成本×100%對比兩個變動率數值,分析一定屬期內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變動趨勢。
指標用途:1. 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增速明顯滯后于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企業可能存在少計、不計收入,或者可能存在多列、虛列成本的可能。2. 此項指標與前兩項指標常聯合使用,用于選取哪些企業開展評估,初步判定企業是否存在少繳稅的可能性;稅局進一步評估時,一般還需要后續的幾個指標介入。3. 此項指標受收入、成本兩方面因素影響,企業因此被評估時,要從兩個角度分析、查找可能影響指標的特殊事項。
指標四:投入產出分析指標解釋:計算順序如下:① 測算產品產量 = 當期投入原材料數量×投入產出比② 測算銷售額 =(期初庫存產品數量+測算產品產量-期末庫存產品數量)×產品銷售單價③ 問題值= (測算銷售額-企業申報銷售額)×適用稅率
指標用途:1. 該指標常用于工業企業,用企業投入原材料的數量、噸位等指標,按照投入產出比測算產品產量,進而測算銷售額與企業申報銷售額對比,計算問題值,判斷企業少繳稅的問題值。2. 【投入產出比】這一指標,易受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工作流程、工人操作熟練度、原材料等因素影響。企業因此被評估時,要關注【投入產出比】具體數值,從中尋找突破口。
指標五:能耗測算分析指標解釋:計算順序如下:① 測算產品產量= 生產能耗量 / 單位產品能耗定額② 測算銷售額 =(期初庫存產品數量+測算產品產量-期末庫存產品數量)×產品銷售單價③ 問題值= 產品產量×產品單價-企業申報銷售額
指標用途:1. 該指標使用企業一定時期內水、電、煤、氣、油等能源動力的生產耗用情況,利用單位產品能耗定額測算產品產量,進而測算銷售額與企業申報銷售額對比,計算問題值,判斷企業少繳稅的問題值。2. 【單位產品能耗定額】這一指標,易受生產工藝、制造效率、機器設備、操作熟練度等因素影響。企業因此被評估時,要關注【單位產品能耗定額】具體數值,從中尋找突破口。3. 要注意與用電、用水等單位的聯系,能耗數據不能真實反映生產情況的,企業亦可考慮從中尋求突破口。
指標六:工時(工資)耗用分析指標解釋:① 測算產品產量=生產人員工時總量(工資總額)/單位產品耗用工時(工資)② 測算應稅銷售額=(期初庫存產品數量+測算產品產量-期末庫存產品數量)×產品銷售單價③ 問題值=(測算應稅銷售額-企業實際申報應稅銷售額)×適用稅率指標用途:1. 該指標通過工時(工資)這一參數,利用單位產品耗用工時(工資)測算產品產量,進而測算銷售額與企業申報銷售額對比,計算問題值,判斷企業少繳稅的問題值。2. 如企業各生產環節工時(工資)波動較大、所屬期不配比、工時(工資)數據采集不準確,企業因此被評估時,可從以上幾個方面尋求突破。納稅評估的指標還有很多,比如常見的設備生產能力法、費用占比法、工業增加值稅負法等等。
----------企業被評估怎么辦------------
1. 接到稅局評估通知,企業要主動溝通、沉著應對,將其看做是一次“稅務風險全面體檢”;或者說,總比稅務稽查的全面檢查好的多;
2. 通過溝通,對本企業問題指標、計算公式、具體數值,自行測算、推演一遍,防止出現計算屬期對應錯誤、稅額統計口徑有誤等偏差和錯誤;
3. 從宏觀政策、行業特點、市場波動、原材料供應、上下游需求等因素,查找外部因素,尋求由此解釋指標異常的原因;
4. 從生產工藝、機器設備、產能物耗、工人能力等因素,查找內部因素,尋找由此解釋指標異常的原因;
5. 從區域狀況、行業態勢、同行業同規模企業情況等因素入手,與稅局溝通、修正投入產出比等評估參數值,尋找由此解釋指標異常的原因。 ------------啟示----------------
建議企業運用納稅評估指標定期自行“體檢”,早防范早規避。同時,稅局開展評估的數據大多來自企業日常開票、納稅申報表和財務報表當中,因此企業日常向稅局報送的申報表、財務報表和各類數據表時,要有前瞻意識,注意隱含的風險隱患,規范數據、統一口徑報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