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部門“春風行動”百條措施落實逾八成
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累計達624.3萬戶,同比增長27.3%;“春風行動”百條措施已落實82%、社保繳費“網上辦”“掌上辦”占比逾9成;1085名犯罪嫌疑人在打擊虛開騙稅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震懾下主動投案自首……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新出爐的一組組數據,不僅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也凸顯出稅務工作落地落細、便民惠民。 春風行動,首違不罰,納稅人,一站式[詳情]
2021/8/7
35
怎樣提供財產和行為稅稅源信息?
申報前,納稅人通過填寫《財產和行為稅稅源明細表》提供納稅申報的基本信息。
每個稅種的稅源明細表根據該稅種的稅制特點設計。首次填報后,稅源信息沒有變化的,確認無變化后直接申報;稅源信息有變化的,更新維護數據后再進行申報。例如,7月份,某企業要申報2季度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6月份購銷合同印花稅,以及當年的車船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稅稅源信息在以前年度已經采集而且沒有變化,那么,在7月份,該企業只采集印花稅稅源信息即可。 行為稅,稅源信息[詳情]
2021/6/30
46
企業稅收依據是什么
㈠公需說。
也叫公共福利說。十七世紀初,以德國重商主義官方學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了一種稅收依據理論。本文認為,國家責任在于滿足公共需求,提高公共福利,而國家要盡其所能,必須具備各種必要的物質資料,這就產生了政府的公共需求,稅收就是滿足公共需求的物質條件。另外一方面,稅收存在的客觀依據是源于社會的公共需求,否則,稅收就不必存在了。提出提高公共福利作為稅收依據是一種較為進步的稅收理論。那時代表著資本主義初期資產階級反對君主專制國家橫征暴斂,任意使用稅收權利的思潮。
㈡交換意見。 企業稅收,稅收依據[詳情]
2021/5/27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