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稅收優惠作為納稅籌劃的突破口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2-09-28
40
就是將稅法中的優惠政策想辦法使企業符合,如:到開發區注冊企業,招募下崗職工,工資按工效掛鉤制度算企業所得稅
稅收籌劃思路是連接稅收籌劃理念與實務的橋梁,是連接稅收籌劃目標與方法、技術的紐帶
(二)、稅種籌劃思路
稅種籌劃思路就是:根據不同稅種的特點,采用不同的稅收籌劃方法?,F行稅制以商品稅和所得稅為主體,因此稅收籌劃的重點是商品稅籌劃和所得稅籌劃。稅種籌劃主要包括增值稅籌劃,消費稅籌劃,營業稅籌劃,關稅籌劃,法人所得稅(包括內資企業所得稅和外資企業所得稅)籌劃,個人所得稅籌劃,稅種綜合籌劃。
比如,增值稅籌劃。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在稅收籌劃時應予以高度重視。增值稅籌劃要從增值稅的特點著手。第一,增值稅的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納稅人在計算公式、發票權限和稅收負擔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稅收籌劃上,要選擇合適的納稅人類型。第二,增值稅內銷的稅率有兩檔:17%和13%。因此,在稅收籌劃上,對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應稅勞務,要選擇適當的核算方式,最好能夠分別核算。第三,增值稅的課稅對象是增值額,具體反映在增值稅實行購進扣稅法。因此,在稅收籌劃上,可以通過產權重組等手段,實現抵免的最大化。第四,出口貨物實行零稅率,即實行出口退(免)稅制度,具體又有“出口免稅并退稅”、“出口免稅不退稅”等政策。來料加工適用“出口免稅不退稅”政策,但不能抵扣進項稅額;進料加工適用“出口免稅并退稅”政策,可以抵扣進項稅額,但退稅率往往低于征稅率。因此,稅收籌劃上,要選擇恰當的加工方式。
再比如,法人所得稅籌劃,也須從法人所得稅的特點著手。第一,法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有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之別,其稅收待遇不對等,外資企業的稅負大約是內資企業的一半。因此,在稅收籌劃上,要選擇最佳的納稅人身份。第二,法人所得稅的稅率相差懸殊,內資企業的實際稅率有33%、27%、18%、15%等檔次,外資企業的實際稅率有30%+3%、30%、24%+3%、24%、15%+3%、15%、24%/2+3%、24%/2、10%+3%、10%、15%/2+3%、15%/2等檔次。因此,在稅收籌劃上,要運用稅率差異技術,盡量尋求稅率最低化。第三,法人所得稅的稅基不是銷售額或營業額,也不是收入總額,而是收入總額扣除法定項目后的凈所得,即應納稅所得額。因此,在稅收籌劃上,要做到免稅收入最大化和扣除最大化,盡量避免對納稅人不利的納稅調整。第四,內資企業有許多稅收優惠,而外資企業稅收優惠更是多如牛毛。因此,在稅收籌劃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積極創造條件,享受稅收優惠,實現合理節稅。
還比如,稅種綜合籌劃,也要從其特點著手。第一,商品稅綜合籌劃。現行稅制對第二產業主要征收增值稅,而對第三產業主要征收營業稅,并且稅負存在差異。當納稅人一項業務同時涉及這兩個稅種的范圍,則稱為混合銷售;當納稅人多項業務分別涉及這兩個稅種的范圍,則稱為兼營?;旌箱N售按納稅人的經營主業征稅,而兼營根據核算方式征稅。因此,在稅收籌劃上,對于混合銷售需要選擇適當的主業,對于兼營需要選擇妥當的核算方式。第二,所得稅綜合籌劃?,F行稅制對不同的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征收所得稅的情況不同,對公司、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等征收企業所得稅,并對其自然人股東分得股利征收個人所得稅;而對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只征收個人所得稅。因此,在稅收籌劃上,需要對生產經營組織形式進行合理安排。第三,商品稅和所得稅綜合籌劃。如個人出租住房,應繳納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如果出租房屋用于營業,則營業稅稅率為5%,房產稅稅率為12%,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如果出租房屋用于居住,則營業稅稅率為3%,房產稅稅率為4%,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因此,在稅收籌劃上,出租住房應考慮其用途。
(三)、稅收要素籌劃思路
稅收要素籌劃的思路是:針對不同的稅收要素,運用不同的稅收籌劃技術。稅收要素籌劃主要包括征稅范圍籌劃,納稅人籌劃,稅率籌劃,稅基(收入、費用)籌劃,稅收優惠(減稅、免稅、退稅、稅額抵免)籌劃,納稅環節籌劃,納稅時間籌劃,納稅地點籌劃,納稅方式籌劃,征稅機關籌劃。
比如,稅基籌劃,這是稅收籌劃的難點。企業所得稅的稅基是應納稅所得額,而不是利潤總額。根據稅法計算出來的應納稅所得額,通常不等于根據會計制度計算出來的利潤總額。因此,在稅收籌劃上,要實現稅后利潤的最大化,從長期來看,必須實現利潤總額的最大化和應納稅所得額的最小化。而利潤總額是會計收益減去會計費用和損失,應納稅所得額是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金額。因此,必須實現會計收益的最大化和收入總額的最小化,必須實現會計費用、損失的最小化和準予扣除項目金額的最大化,即扣除項目最多化、扣除金額最大化、扣除時間最早化。關聯企業還可適度運用轉讓定價手段,將收入、費用轉移,實現合法避稅。個人所得稅籌劃還可以運用收入分劈技術,將收入分月、分次、分人均攤。
再比如,稅收優惠籌劃,這是稅收籌劃的重頭戲。稅收優惠包括減稅、免稅、退稅和稅額抵免等。減免稅籌劃,應盡量使減免稅最大化,盡量使減免稅最長化。退稅籌劃,如出口貨物退增值稅和消費稅、再投資退所得稅,應盡量使退稅項目最多化,盡量使退稅額最大化。稅額抵免籌劃,如進項稅額抵免、購買國產設備投資抵免、境外所得稅抵免、稅收饒讓抵免、境內投資所得已納稅額的抵免,應盡量使抵免項目最多化,盡量使抵免金額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納稅人利用稅收優惠有被動接受型、主動利用型和積極創造型三種。因此,在稅收籌劃上,使經濟活動盡量符合政策導向,主動利用稅收優惠;對暫不符合優惠條件的,還可積極創造條件,享受稅收優惠。
還比如,納稅環節籌劃,這是稅收籌劃的一匹黑馬。增值稅實行全環節納稅,前一個環節不納稅或少納稅,后一個環節就要多納稅,因此不會減少全環節稅負。而消費稅實行一次課征制,一般選擇初始環節納稅,以后環節不再納稅。在稅收籌劃上,只要做到在該環節不納稅或少納稅,就可以減輕全環節稅負。因此,生產應稅消費品的廠家,一般將其門市部實行獨立核算,將其銷售部門改組為銷售公司,從而降低其應稅環節的銷售額,最終減少消費稅。
(四)、經濟活動籌劃思路
不同的經濟活動征免稅不同,不同的經濟活動繳納的稅種不同,不同的經濟活動繳納的稅額不同。因此,經濟活動籌劃思路是:全面考慮不同方案的稅負差異,并對經濟活動進行巧妙安排。稅收籌劃不僅要貫穿于所有經濟活動,還要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始終。納稅人的經濟活動,從企業成長階段來看,可分為設立、擴張、收縮和清算等階段;從企業財務循環來看,可分為籌資、投資和分配等環節;從企業經營流程來看,可分為采購、生產、銷售和核算等過程。因此,經濟活動籌劃主要包括成長籌劃(設立籌劃、擴張籌劃、收縮籌劃、清算籌劃);財務籌劃(籌資籌劃、投資籌劃、分配籌劃);經營籌劃(采購籌劃、生產籌劃、銷售籌劃、核算籌劃)。
(1).成長籌劃。在設立階段,不同的所有形式: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不同的責任形式: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不同的注冊地址和經營地點: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特區、保稅區,不同的投資產業和從業人員:生產性企業、先進企業、出口企業、福利企業、勞服企業,不同的投資方式:貨幣資金投資、存貨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不同的投資規模和期限,其稅收待遇各不相同,納稅人因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設立籌劃。在擴張階段,設立分公司或者子公司,擴建或者收購,其稅收差別較大,需要進行擴張籌劃。在重組階段,分立時可能減少應稅銷售額、增加扣除或抵免、降低稅率、享受優惠、改變稅種;合并時產權支付方式有現金支付和證券支付,其稅收待遇不同,需要進行分立籌劃和合并籌劃。在清算階段,不同的清算方式,其稅收負擔也不相同,需要進行清算籌劃。
(2).財務籌劃。在籌資環節,短期籌資有商業信用,短期借款等方式;長期籌資有股票、債券、長期借款、融資租賃等方式。不同的籌資結構和方式,其稅負不同,需要進行籌資籌劃。在投資環節,內部投資有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外部投資有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間接投資又有股權投資,債權(國債)投資。不同的投資結構和方式,其稅負不同,需要進行投資籌劃。在分配環節,不同的分配方式:現金股利、股票股利、產品股利,不同的分配對象:向自然人和法人分配,向國內投資者、外商或外籍人員分配,其稅負不同,需要進行分配籌劃。
(3)經營籌劃。在采購過程中,購貨規模與結構不同、購貨單位不同、購貨時間不同、結算方式不同、購貨合同不同,其稅負不同,需要進行采購籌劃。在銷售過程中,銷售規模與結構不同、產品價格不同、銷售收入實現時間不同、銷售方式不同、銷售地點不同,其稅負不同,需要進行銷售籌劃。在核算過程中,分別核算與不分別核算、不同的壞賬轉銷方法、不同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不同的債券溢折價攤銷方法,其稅負不同,需要進行核算籌劃。
(五)、地域籌劃思路
不同的地域,其稅收負擔往往存在差異。地域籌劃思路是:充分利用國內不同地域、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稅負差別,統籌安排國內或跨國經濟活動。地域籌劃包括國內地域籌劃和國際稅收籌劃。
1.國內地域籌劃。目前,我國稅收立法權基本集中于中央,稅法統一。但不同地方的稅收待遇差別是客觀存在的,甚至相差很大。國內存在一些低稅區,或稱“國內避稅地”,比如改革開放政策下的經濟特區和沿海(甚至沿江)經濟開放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政策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鼓勵出口政策下的保稅區,扶貧政策下的“老少邊窮”地區,開發大西部政策下的西部地區,振興東北政策下的東北地區。這些地區分別享有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稅收優惠。因此,納稅人應選擇注冊地點、經營地點、分公司或子公司設置地點,減輕稅負。還可適度運用轉讓定價手段,合法避稅。而且,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地方將擁有更大的稅收權限,各地或可出臺不同的稅收政策,那時國內地域籌劃將大有用武之地。
2.國際地域籌劃。加入WTO后,我國對外經濟交往不斷擴大,更多的外商來華投資,以及更多的國內企業走向世界,跨國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因此,國際地域籌劃的前景十分廣闊。國際地域籌劃的思路是充分利用不同國家稅法和國際稅收協定的差異,通盤安排跨國經濟活動。國際稅負差異往往大于國內稅負差異,在國際上存在一些低稅區,即國際避稅地。有些國家和地區不征收任何所得稅,比如巴哈馬、百慕大群島、開曼群島、瑙魯;有些國家和地區征收所得稅但稅率較低,比如瑞士、列支敦士登、澤西島和根西島;有些國家和地區所得稅課征僅實行地域管轄權,比如香港、巴拿馬、塞浦路斯;有些國家和地區對國內一般公司征收正常的所得稅,但對某些特定公司提供特殊的稅收優惠,比如盧森堡、荷屬安第列斯;有些國家和地區與其他國家簽訂有大量稅收協定,比如荷蘭。這些國家和地區統稱國際避稅地。國際地域籌劃往往要利用國際避稅地,通過在國際避稅地設置中介國際控股公司、中介國際金融公司、中介國際貿易公司、中介國際許可公司,并運用轉讓定價等手段,從而使跨國公司在全球經營中的總稅負降到最低程度。?
相關資訊:
稅務管理有哪些?
請問稅務分類有哪些?
國家稅務局收的稅種有哪些?
稅務所的職能和業務是什么?
地方稅務局和國家稅務局有哪些不同??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