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成功需要依托團隊的力量,團隊的主心骨必須是那些優秀的人才,只要你擁有一支高效的團隊,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將提高80%?!?nbsp;
——李嘉誠
疫情這三年,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日子都不好過。
有的企業選擇裁員、降薪,斷臂求生;也有一些企業或直接倒閉,或陷入閉店危機;有一些即使熬到了現在,陸續復工,也規模不再,人力財力物力都有很大的流失。
一名老板表示:“復工以來,不僅流失了很多業務、員工,明顯感覺到人心不穩,對未來對公司,很多員工很焦慮,甚至迷茫。感覺人心散了,隊伍更難帶了!以前對團隊凝聚力打7、8分,現在經過疫情的影響,只有3、4分了?!?/span>
現在市場逐步恢復中,正是練內功、育人才、做團隊的時候,再不做好組織力,下一次生存危機時,你的企業如何扛過來?
所謂團隊,就是建立在一個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在某個階段為了某一個集中的目標和夢想而前進的一群人。他們立場明確、夢想和目標明確,行動一致、互助和互補。所謂凝聚力,就是是領導凝聚團隊的力量,和團隊向上凝聚的力量。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僅由最短板的木片決定,也要看每一片木板之間的密合度!
疫情危機之下,如何讓自己的團隊,滿血復活,更勝從前?
第一,激發員工的善意。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管理的本質,其實就是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
說簡單點,就是領導者要正視每一個人的優點和弱點,然后激發團隊中每一個人的善意,看人之大,讓他更有責任心,更具自驅力,同時釋放他的潛能,讓平凡人做非凡事。
只有真正了解了員工的需求及工作動機,才有可能采取合適的管理措施,驅動他們創造更大的業務結果。
第二,賦能員工的成長。
管理是永遠的藍海。但管理的重點不是管控監督員工,而在于賦能,幫助他成長為更優秀更有能力的人。
如何幫助員工成長?
一位好的管理者一定是個好的教育家,要身體力行地告訴員工,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該怎么做,借事修人;還要為員工提供平臺,提供各種資源,以更高的標準,去鼓勵他們承擔的更大的責任,做更重要的事情。
當他完成一個又一個目標,能力不斷得到提升,他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也會對企業更加忠誠!
第三,機制保障。
有了斗志和能力,然后呢?然后,你要有機制保障,讓大家沒有后顧之憂。
創造一個積極、公平以及透明的工作環境,具體說來,就是領導者考核要合理,不能讓強者吃虧,讓弱者占便宜;你的激勵要到位,讓大家有動力,有干勁。
試問,一個公司或者是企業,能夠做到以上三點,哪個員工還會焦慮迷茫,還愿意離開自己曾經戰斗過的地方?
作為領導者要深知,員工大量流失,團隊人心渙散,企業盈利常態不再……疫情也許是“最后一根稻草”,卻不是根本的原因。
即使沒有疫情,在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只有2.9年,每年約有100萬家民營企業破產倒閉,60%的企業將在5年內破產,85%的企業將在10年內消亡,能夠生存3年以上的企業只有10%,大型企業集團的平均壽命也只有7—8年。
一個公司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一只優秀的團隊。
但是,沒有真正“打過仗”戰斗過的團隊,很難鍛造出戰斗力;沒有一起經歷過“事兒”的團隊,也很難生出真正的凝聚力;團隊在“危機”時刻,能否眾志成城,上下同欲,是最能體現一個團隊信念和力量的時候!
稻盛和夫說過,正如春天的櫻花,冬天越是嚴寒,春天越是櫻花爛漫。企業和個人也是一樣,要把逆境作為動力,才能實現更大的飛躍。
在疫情之下,每個領導者,每個企業都是一名學生,而疫情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師。它雖然有些殘酷,但是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能順利度過這次考驗,每一個人會變得更強。
事實上,團隊凝聚力其實最考驗的是領導著自身的素養。領導者是團隊的核心,既要善于溝通,又要善于抓取目標分解目標,既能以德服人,又能夠承擔更大的責任和風險,還要善于激發所有人的能力……
那么,問題來了,你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