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企業所得稅的股權轉讓所得如何確認和計算?
A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規定:
“三、關于股權轉讓所得確認和計算問題。
企業轉讓股權收入,應于轉讓協議生效、且完成股權變更手續時,確認收入的實現。轉讓股權收入扣除為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后,為股權轉讓所得。企業在計算股權轉讓所得時,不得扣除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按該項股權所可能分配的金額。”
Q
企業在非貨幣性資產捐贈過程中發生的運費、保險費、人工費用等相關支出,是否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A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政策征管口徑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7號)規定:
“一、關于公益性捐贈支出相關費用的扣除問題。
企業在非貨幣性資產捐贈過程中發生的運費、保險費、人工費用等相關支出,凡納入國家機關、公益性社會組織開具的公益捐贈票據記載的數額中的,作為公益性捐贈支出按照規定在稅前扣除;上述費用未納入公益性捐贈票據記載的數額中的,作為企業相關費用按照規定在稅前扣除。”
Q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如何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A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的規定:
“五、關于籌辦期業務招待費等費用稅前扣除問題。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與籌辦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可按實際發生額的60%計入企業籌辦費,并按有關規定在稅前扣除;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可按實際發生額計入企業籌辦費,并按有關規定在稅前扣除。
……
九、本公告施行時間 本公告規定適用于2011年度及以后各年度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處理。”
Q
職工教育經費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標準是什么?
A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1號)規定:“一、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二、本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執行。”
Q
哪些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A
第一,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75號)規定,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第二,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設備 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4號)規定:
“一、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500萬元的,仍按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75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06號)等相關規定執行。
二、本通知所稱設備、器具,是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資產。”
第三,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延長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6號)第一個的規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4號)執行期限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
Q
企業在納稅年度內預繳企業所得稅稅款多于或少于應繳企業所得稅稅款的,應當如何處理?
A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第五十四條規定:“……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二、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34號)第二條規定:“納稅人在納稅年度內預繳企業所得稅稅款超過匯算清繳應納稅款的,納稅人應及時申請退稅,主管稅務機關應及時按有關規定辦理退稅,不再抵繳其下一年度應繳企業所得稅稅款。”
第三條規定:“本公告適用于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Q
企業以前年度發生的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應在稅前扣除而未扣除或少扣除的支出應如何處理?
A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的規定:
“六、關于以前年度發生應扣未扣支出的稅務處理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企業發現以前年度實際發生的、按照稅收規定應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業做出專項申報及說明后,準予追補至該項目發生年度計算扣除,但追補確認期限不得超過5年。
企業由于上述原因多繳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可以在追補確認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款中抵扣,不足抵扣的,可以向以后年度遞延抵扣或申請退稅。
虧損企業追補確認以前年度未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支出,或盈利企業經過追補確認后出現虧損的,應首先調整該項支出所屬年度的虧損額,然后再按照彌補虧損的原則計算以后年度多繳的企業所得稅款,并按前款規定處理。
……
九、本公告施行時間 本公告規定適用于2011年度及以后各年度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處理。”
中小企業稅務籌劃問題及對策解讀
如今很多企業都越來越重視財稅問題,但是因為自身的底蘊不夠,出現過不少問題。所以接下來我們為您解讀一下中小企業稅務籌劃問題及對策,歡迎閱讀!
中小企業合理稅務籌劃存在問題及其成因分析如下所示:(1)中小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不高,會計人員核算水平不高,納稅依據虛假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稅收籌劃資質不足,業務素質低和財務系統化核算能力欠缺,不能及時準確進行稅收籌劃,導致納稅申報失真等現象嚴重。納稅人通過玩弄數字游戲,刻意地虛報少報收入,不切實際的攤銷費用,增加支出等方法,掩蓋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以求少繳納稅收。企業在沒有真正解決相關人員就業的情況下,盲目地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少繳稅等。(2)忽視合理稅務籌劃的風險管理,增加稅務成本
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而合理稅務籌劃又發生在應稅行為之前,這給中小企業帶來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使納稅籌劃變得尤為棘手,處理不當,會沖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給企業造成不利的影響。像納稅相關政策重點調整,給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帶來隱患;加上納稅人對稅收政策的了解不透徹理解不準確、不全面,和未樹立合理稅務籌劃中的風險管理意識,也會影響中小企業合理稅務籌劃的有效性,不自覺的增加了稅務成本。(3)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忽視企業的長遠利益短期利益是長期利益的前提條件,長期利益是短期利益的有機結合,也是實現預期短期利益的依托,更是短期利益的長期目標。短期利益相當于企業的品質,長期利益就相當于企業的品牌。中小企業應該兼顧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取舍。我國企業引入合理稅務籌劃時間較短,較之于西方國家稅務意識相對薄弱。尤其是中小企業更加明顯,往往不是特別重視法律政策,對合理稅務籌劃的實質不透徹,片面的追求企業當前利益,忽視企業的長遠利益,使得合理稅務籌劃在企業納稅中出現瓶頸問題,停滯不前。(4)稅務代理機構不完善,遲滯稅務籌劃的發展稅務代理機構一般規模小。由于稅務代理起步較晚,缺乏稅務籌劃師、稅務精算師等,中小企業的納稅籌劃多是由財務人員兼辦,綜合素質達不到稅務籌劃的要求,稅務代理機構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稅務代理機構市場大,但是自身的業務領域狹小,服務層次低,效率低,很難真正滿足市場的需要。延緩了中小企業合理稅務籌劃專業化的進程。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確立了稅務代理的合法性,同時確立了稅務代理的法律規范和操作辦法,但是具有權威性、完整性和嚴肅性的稅務代理法尚未出臺,如何開展稅務代理,在具體實行上,各地沒有統一的模式,都處于試行狀態。給稅務代理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中小企業利用國家政策稅務籌劃如下所示:1、進入到特殊地區或行業在我國,在一些特殊地區開設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可以享受較大的稅收優惠,如:經濟區、沿海城市經濟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區,中小企業如選擇在此類地區從事合適的行業,可以起到較好的稅務籌劃效果;同時為鼓勵從事特殊行業加強社會保障針對一些行業實施了一些特殊的稅負減免制度,但企業在選擇時要仔細考慮地方和行業的特點,對有成本進行較為全面的預算,才能較好做到合理稅務籌劃。2、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我國稅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如:對安置殘疾人的單位,符合條件的,繼續實行按單位實際安置的殘疾人員人數限額(每人每年不得超過3.5萬元)即征即退增值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按15%稅率征收所得稅;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可以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3、在“管理費用”上下功夫企業可以提高壞賬準備的提取比率,壞賬準備金是要進入管理費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當年的利潤,就可以少交所得稅。折舊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通過逐漸損耗(包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而轉移到產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費中的那部分價值。折舊的核算是一個成本分攤的過程,折舊的計提會影響到所得稅,企業可盡量的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額增加,所得稅減少。4、縮短攤銷期限新會計準則規定,待攤費用賬戶核算為企業已經支出,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攤的費用,如低值易耗品的攤銷,出租出借包裝物的攤銷,預付保險費,固定資產修理費,以及一次性購買印花稅票和一次繳納印花稅等較大需攤銷的費用等。一些中小企業往往利用待攤費用賬戶,調節企業的產品成本,不按照規定的待攤期限攤銷,特別是在年終時集中攤銷計入產品成本,加大攤銷額,截留利潤。5、合理提高職工福利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以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職工教育基金等統籌基金,進行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夠幫助私營業主調動員工積極性,既能減少稅負,又能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6、“銷售結算”做文章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推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可能的延遲收入確認的時間,由于貨幣時間價值的存在,延遲納稅會給企業帶來節稅的好處。7、利用籌資稅務籌劃一般來說,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種:自我積累、債務籌資、權益籌資(發行股票),債務籌資的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具有一定的減稅作用,可以抵減當其所得稅,合理安排籌資將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稅務籌劃作用。8、資產租賃稅務籌劃企業的經營性租賃無論對于承租人還是對于出租人來說都可以起到減少所得稅的作用。對承租人來說,他在經營活動中要支付租金,從而沖減其利潤;對于出租人而言,租金收入要比一般經營利潤收入銷售較優惠的稅收待遇,有利于減少稅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