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選擇增值稅納稅人的身份
2021-06-18
99
來源:稅屋
很多財務人員都知道,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區別。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進項稅額是否可以抵扣。 可以肯定的說99%的財務人員沒有計算過,增值率與采購占銷售額的比例分別是多少的時候,選擇一般納稅人更有優勢。 我們站在增值率與采購占銷售額的比例角度來考慮如何籌劃。僅僅從增值稅的角度,至于成本等其他方便暫時不考慮。 假如飛鳥公司為一般納稅人,銷售電腦,稅率為13%,銷售額為1000萬元,取得了不含稅的采購額為800萬元,選擇是一般納稅人好還是小規模呢? 首先考慮銷售額,也就是我們的銷售收入。 增值率是增值額占不含稅銷售額的比例。增值額=1000-800=200萬元,增值率=200/1000=20%,增值稅=(1000-800)*13%=26萬元。 白云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率為3%,不含稅銷售額1000萬元,增值稅=1000*3%=30萬元。 同樣是1000萬的銷售額,小規模繳納增值稅比一般納稅人多4萬元(30-26=4萬元),一般納稅人更有優勢。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有下列等式成立 不含稅銷售*增值率*13%=不含稅銷售額*3%,增值率=23.08% 也就是說,當增值率為23.08%時,企業無論是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的稅收負擔是相等的。 增值率>23.08%時,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更有優勢。 增值率<23.08%時,選擇一般納稅人,更有優勢。 其次考慮購貨額,也就是我們說的能抵扣的進項稅。 如果是一般納稅人,采購不含稅為800萬元,都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的情況下,增值稅=1000*13%-800*13%=26萬元。 采購額占銷售額的比重=采購額/銷售額=800/1000=20%,(下面均為不含稅金額。) 稅銷售*13%-稅采購額*13%=稅銷售額*3%, 稅銷售*13%-稅銷售*(采購額/銷售額)*13%=稅銷售額*3%, 采購額占銷售額的比重=(采購額/銷售額)=76.92% (采購額/銷售額)>76.92%時,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更有優勢。 (采購額/銷售額)<76.92%時,選擇一般納稅人,更有優勢。 如果采購金額不能抵扣,肯定就是選擇小規模更劃算。 總之,公司在成立之前就要籌劃,如果籌劃前沒有明確的數據,可以先成立小規模納稅人,以后變更為一般納稅人比較方便。
2008年9月份之前的解讀——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的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是納稅人通過不違法的和合理的方式以規避或減輕自身稅負,防范和化解納稅風險,并使自身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所進行的籌謀、策劃。對增值稅納稅人進行稅務籌劃,就是通過增值稅納稅人稅負平衡點,并對納稅人稅負差異進行分析,使企業科學地選擇納稅人身份,從而有利于降低稅負,獲得最大的節稅收益。 增值稅法將納稅人按其經營規模及會計核算健全程度劃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是指年應稅銷售額在規定標準以下;會計核算不健全,不能夠按規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的增值稅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為: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為主、兼營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100萬以下的;從事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180萬以下的。符合以上銷售額標準的,如經營規模較小,加之會計核算不健全,即為小規模納稅人。但是個人、非企業性單位,不經常發生增值稅納稅行為的企業,即使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也視同小規模納稅人。 一般納稅人是指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會計核算健全的企業和企業性單位。稅法又規定一般納稅人基本適用17%和13%的法定稅率(出口貨物為零稅率),采用“購進扣稅法”計算增值稅額,可以領購和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并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人則采取簡易征收辦法計算稅額,適用6%(工業企業)或4%(商業企業)的征收率,但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也不得抵扣進項稅額。這種稅收政策客觀上造成了兩類納稅人稅收負擔與稅收利益上的差異,為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進行稅務籌劃提供了可能。企業設立、變更時正確選擇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對稅負影響很大,企業選擇哪種類別的納稅人有利呢?主要判別方法有以下幾種。
轉載連接:https://www.shui5.cn/article/28/523.html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