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困境下,律師團隊/律所能做什么
2022-05-19
38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一定會有一些能力、資源不強的律所以及律師被淘汰,但對應的,也一定會有一些新的律所、律師異軍突起。變動的格局下,往往是重新洗牌的時間。
前段時間一個平臺找到我談合作,他們有一批需要全風險代理的批量維權案子,想和律師合作。他說現在大環境不好,律師業務可能會更加下沉,這種業務原來接的律師少,現在應該有更多人會感興趣。
我不認同他的邏輯,我說經濟環境不太好是沒錯,但是對應的推論是不成立的——事實上,越是在動蕩的環境下,人們對于確定性的追求會越高——做同樣的事情,寧可選擇一個明確的低收費,也不會那么容易接受不明確的高風險收費了。
這個道理放在客戶層面也是一樣的——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客戶對確定性的要求會更高,也就會更加依賴資源、能力更加深厚的律所和團隊。這也是為什么我會在上篇文章說,當環境不好時,在同等條件下,客戶資源和業務機會會越來越靠近那些成熟的、成建制的律所、團隊。
這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就像在雨季的時候,因為雨水充沛,森林里什么植物都能活,業態會非常豐富;一旦到了旱季,往往只有底子更好,或者更能適應旱季特點的植物才更容易活下來。
這個道理放在法律服務行業也是相通的。在過去一個季度里,我調研了很多律所、團隊,總體的感覺是大家的業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就像股市的大盤一樣,整體肯定是下跌的。但是如果看微觀,根據地域、人群的不同,還是會有一些明顯的差異。大概情況類似下圖——

背后的原因,大概是兩點——
1. 客戶的業務機會整體變少,已有的業務會向優勢團隊、律所集中,能力資源一般的團隊、律所,要么承受下跌壓力,要么扛不住壓力被消解。
2. 原本北上廣深的律師做全國業務比較多,疫情原因,這部分能力會受到限制。對應的,客戶需求被本地的成熟團隊、律所拿回,進而帶來增長。
我自己的理解,只要當前的防控政策不變,這個邏輯大概率會持續成立。在當前的大環境下,一定會有一些能力、資源不強的律所以及律師被淘汰,但對應的,也一定會有一些新的律所、律師異軍突起。變動的格局下,往往是重新洗牌的時間。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我們一方面要接受當前的現實,另一方面,也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和能力,做出對應的準備和調整。環境好的時候,大家都是雨林作物,自然生長就能活好。現在旱季來了,三年不下一滴雨,也要準備好有旱季的活法。
不論你是團隊負責人還是律所主任,如果你認同前面的邏輯,那么在具體的做法上,我有三點建議。
01.
盡可能降低自己剛性成本
除非你提前儲備了足夠多的現金,在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貪婪,準備在逆勢中抄底,否則,成本控制一定是每個團隊負責人、律所主任在當前環境下第一個要考慮的事情。
我們自己過去一段時間的感受,是剛性成本更高的團隊,壓力會越大,要抗住壓力,需要盡可能地降低自己的剛性成本。
人員成本在其中一定占比最高。很多公司制的團隊,過去大家都是固定薪資+獎金模式,固定的人工成本很容易會占到20-30%。這個比例在發展順利的時候是正常的,但是在增長有壓力的時候,剛性的部分過高。
所以不一定要調整總體比例,我們自己通常就是建議團隊找個機會做薪酬改革,采用類似固定薪資(占比50%)+浮動提成(占比30%)+年底獎金(占比20%)的模式,在事實上降低固定人工成本到一半左右。
這個道理放在其他剛性成本上也是一樣——總之,剛性越強,風險就越大,盡可能把成本變成彈性,才是適合在不確定環境下生存的最好策略。
02.
不顧一切拿住手上的客戶
過去環境好的時候,專業化發展是相對容易的。所以很多律師、律所都是以特定業務為導向,哪怕是服務熟一點的客戶,往往也只挑好的案子來做。
現在環境變化了,思路也要有所變化。從我們自己合作的團隊的經驗來看,客戶業務結構越復雜的,越容易抗住挑戰,他們的業務受到影響的可能性也越低。
我們認識一個律所主任,原來很高冷,從來不主動找客戶要案子。現在也開始直接拜訪客戶,重新建立聯系,不論案子大小,先拿下來再說。
總之,能簽下來的客戶,能夠給出支持的客戶,都是好客戶。
要理解,當前階段客戶也不一定有需求和錢,但是只要建立了聯系,等環境變好,需求產生的時候,他才更容易想到你。
就像打牌一樣,這個階段要盡可能多地在手上攢牌,才能在合適時機出現的時候,手上有一定基礎。
03.
沒有業務也不要閑著,積累能力和影響力
我自己有一個律師業務增長的飛輪模型,分為三部分,可以抽象解釋律師業務的增長邏輯。

正常情況下,律師團隊的發展都與『能力、業務、影響力』這3個要素有關,他們互為因果,形成一個增長的飛輪——你辦的業務越多,就會帶動自身能力變得越強;能力越強,就更容易形成更大的影響力;影響力越大,就越容易吸引客戶,帶來更多業務。
現在受到疫情影響,這個飛輪其實被硬生生卡斷了——你就算有客戶,也不一定能形成業務;就算簽下來,也不一定能推動項目的進行或者案件的辦理。
那是不是就只能躺平了呢?不是的,看了這張圖你就明白了,在這個階段最應該做的,就是不斷地把能力和影響力這兩個指標拉高,建立勢能。這樣當環境好轉(而環境是一定會好轉的),之前積攢的勢能,就能更快推動起這個飛輪的運行。
這也是為什么我會建議律所、律師在無法出行的期間,反而不能松懈,更要牟足了勁——要么盡可能地造勢、建立品牌、接觸客戶;要么牟足了勁鍛煉內功。背后都是在積累勢能,為時機出現做準備。
總結一下——
今天文章所講的不論是趨勢判斷,還是選擇建議,都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
但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就是——當前形勢嚴峻,且不可避免,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淘汰掉一部分人和律所,對應的,也會留下那些更能適應環境的律師和律所。事實上,每經過一輪危機,活下來的人和組織往往都會變得更強大。
所以我們常說,不要浪費每一個危機,不是讓大家裝作看不見危機,盲目正能量,而是要明白,這可能是一個格局變化的機會,如果積累了足夠的能力和影響力,就有更大的可能,在環境變好時迎來先機。
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啟發。
如果你是團隊負責人,在當前的環境下,也面臨著律師團隊品牌升級、一體化轉型等發展問題,歡迎添加我的微信,我們慢慢交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