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注銷潮”“疫情下,30天全國注銷超12萬家企業”“2020年過去三分之一,注銷的影視公司已超去年半數”……
在疫情巨大沖擊波下,企業注銷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一波又一波“嚇人”的數據引起各方驚嘆。
然而市場的解讀與實際情況屬于“張冠李戴”。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注銷的數據是真實的,但是一家企業注銷的時間平均要達3個月以上,當下注銷的數據所反映的是3個月或更久之前的情況。
從另一個維度來看,據企查查獨家向證券時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伴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開始逐步復蘇,企業注冊量呈現爆發式增長,2月至4月,全國單月新注冊企業數量分別為13.9萬戶、 67.86萬戶、83.03萬戶
滯后的企業注銷數據
“破產”、“企業注銷”、“失業”……疫情下,社會悲觀情緒蔓延。
毫無疑問,在疫情的沖擊下,社會經濟受到的影響極大。不少企業確實遭受極大的困境,走到到注銷這無可奈何的一步。
在這背景,不少媒體用企業注銷數直接反應疫情對實體的影響,相關報道如“疫情之下的注銷潮”、“疫情下,30天全國注銷超12萬家企業”等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記者了解到,注銷的數據是真實的,但是市場的解讀與實際情況卻屬于“張冠李戴”。
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4月,全國企業注銷數量分別為6.71萬戶、16.97萬戶、14.19萬戶。疫情期間,企業月均注銷數量高達12.62萬戶。
企查查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指出,“該數據來源于企業工商信息,是真實可靠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申請注銷到成功注銷需要較長的時間,當下企業注銷的數量其實反映是多月之前的情況。
企業注銷是企業退出市場的最后一個環節,企業進入市場從事一段時間的經營活動后,形成了大量法律關系,牽涉到諸多利益主體。企業注銷之前,必須對所有的權利義務,做一個徹底的了結,包括償付債務、支付員工工資、繳清社保、清結稅款等等。
記者翻查資料發現,時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曾于2019年1月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過企業注銷時間的情況。其指出,一般正常企業辦理平均注銷時間為4個月,在企業注銷便利化各項措施推進下,企業注銷的時間可以節約20%至30%左右,也就是仍需3個月以上。
這一時間與記者了解的情況也較為一致。深圳一家代理企業注銷業務的負責人林濤(化名)告訴記者,“正常流程走下來,企業從開始申請注銷到完成工商信息變更,假如沒有什么拖欠、稅務問題,整個流程時間大概在3個月至6個月,不過若企業存在稅務或者其他問題的話,企業注銷的時間有可能長達1年甚至以上。”
前述企查查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后臺企業狀態變更是以企業工商信息為準(國家工商局公示的信息),即企業工商信息變更為注銷,我們后臺才會將其狀態變更為注銷。”
綜上,由于企業完成注銷流程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當前企業注銷數據實際上存在明顯的“滯后性”,若將當前企業注銷數據對實際經濟情況解讀,屬于“張冠李戴”。
除此以外,記者還發現,疫情期間企業注銷數據體量雖然很大,但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其實并不高。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全國企業注銷總數達280.31萬戶,月均注銷數為23.36萬戶;2019年2月至4月,全國企業注銷量分別為20.33萬戶、23.67萬戶、22.56萬戶。
對比之下,今年2月至4月企業注銷量實際上屬于一個較低水平。
歷史新高 4月企業注冊數破80萬相比較之下,企業注冊數量更能及時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
“相比較而言,注冊企業比注銷企業簡單太多。若從時間來看,注冊一個企業平均在10個自然日就可以完成”,林濤告訴記者。
全國企業注冊情況如何呢?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4月全國企業注冊數量分別為13.9萬戶、67.86萬戶、83.03萬戶。
伴隨疫情蔓延、控制,企業注冊數量也從“寒冬”踏進“盛夏”。今年2月新增13.9萬戶刷新了2014年2月以來的新低,但今年4月卻是歷史首次突破80萬戶大關。
平安證券宏觀策略團隊表示,中國的復工復產已經持續兩個月時間,而截至5月2日,全國持續將近三個月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隨著湖北省的解封而完全解除。中國經濟活動正在逐漸回歸正軌。預計年內經濟呈現緩慢恢復的U型走勢。
平安證券宏觀策略團隊還表示,中國經濟復蘇有跡可循。從供需看,供給率先恢復,需求有所滯后;從需求看,投資快于消費,外貿修復最慢;從行業看:二產率先恢復,三產相對緩慢;從部門看,居民部門好于企業部門。
分地區來看,2至4月,廣東省新注冊企業數量最多,高達23.49萬戶,山東、江蘇、浙江三省分列二至四位,分別為17.36萬戶、12.31萬戶、11.71萬戶。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湖北省幾乎墊底,新增注冊企業數量僅為2.65萬戶,其中2月、3月新注冊企業數分別為185戶、3862戶。
從行業來看,2月至4月,全國新增注冊企業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該行業累計新注冊企業70.84萬戶,排名第二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新增數量“僅”22.42萬戶。制造業,建筑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4達行業新注冊企業數量均超過5萬戶。
恒大研究院報告指出,伴隨復工復產加快,新基建領銜擴大內需,新冠疫情下中國化危為機。不過報告也指出,企業經營環比改善,中小企業仍需政策紓困。其中,大型企業在生產、需求以及經營預期方面均好于中小型企業,中小企業生產活動有所恢復,但仍需政策紓困。
報告認為,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出臺了金融、財政、社保等一系列政策紓困中小微企業。但民營和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仍面臨較大經營困難,應持續關注其生存問題、給予政策支持,防范大面積倒閉潮和失業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