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熱衷醫美整容,代表建議完善法律法規
2022-03-30
62
在整形美容市場,每逢寒暑假、畢業季,都是學生扎堆整容的旺季。市人大代表康銳注意到,近年來,醫美消費低齡化現象越發普遍。
打開社交平臺,康銳輸入“學生、醫美”等關鍵詞,發現各類整形醫美營銷筆記、宣傳廣告相應跳出。“我是怎么說服爸媽去做整容的”“學生黨也適合的微整形”“寒假醫美”等等,都是網友熱衷搜索的關鍵詞條,其中不乏低齡求美者,各類引導營銷也時常可見。
康銳分析,未成年人醫美整容中的現象和亂象,部分是由于法律規制盲區導致的。因此,本次人代會,她帶來題為《未成年人通過醫美整容,法律應有規制》建議,希望能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基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和“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責任”的原則,盡快完善相關細則指引。
過分放大容貌焦慮,糾紛爭議也多
為了進一步調查,康銳查閱了之前公布的一份醫美行業白皮書,上面提到,每100位中國醫美消費者中,有64位90后,19位00后;19歲以下醫美消費者的占比,也從2017年的15.44%到2018年的18.81%,并逐年保持持續上升,00后的醫美消費勢頭比90后更強。
未成年人熱衷醫美整容,會帶來哪些負面社會效應?康銳認為,首先是價值導向不健康,過分放大容貌焦慮,傳導輸出“網紅、明星”類的單一審美觀,以及“整容要趁早”“當不了學霸,那就當校花”的不良價值觀。
二是糾紛爭議多。醫美行業本身就是一個迅速發展的新興領域,缺乏成熟細分的監管,根據中消協數據,近五年來,醫美投訴量增長了14倍,主要集中在虛假宣傳和醫美機構資質方面。未成年人閱歷不足,更容易上當受騙。
三是受害后損失大。不良機構或者銷售打著“平價醫美”的幌子,引誘未成年人參與,甚至誘導貸款醫美,容易引發“套路貸”等詐騙犯罪。而且,醫美過程中如出現醫療事故,對于未成年人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甚至失去生命。
現有法律規定僅強調“監護人同意”
現行法律法規中,對于未成年人醫美有哪些規定?
康銳了解到,2020年,八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從自我管理、行業監督、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四個方面強化了監管責任,但并未專門涉及未成年人保護。2013年修改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也沒有觸及醫美監管領域。
康銳發現,目前涉及未成年人醫美監管的法律法規是國家衛生部2002年出臺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其中第19條規定,未經監護人同意,不得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醫療美容項目。
而在地方性法規中,《廣州市未成年人保護規定》提到:不提倡未成年人實施醫療美容項目,未成年人確因特殊原因需要進行醫療美容的,須經其法定監護人同意。
上述規定僅強調了“監護人同意”這一個要素,現實中僅公立醫美機構執行比較到位,除此之外,對于大量營銷中的“輕醫美”等概念混淆,不少民營機構實際執行情況并不樂觀。
保護未成年人,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
據此,本次人代會上,康銳提出,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有責任在未成年人保護的法治環境建設上走在前列。
她建議,一是通過《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增加禁止性規定,嚴格規定醫美機構無論公立私立,原則上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醫美服務。
二是各部門、組織應嚴格限制經監護人同意的醫美項目,如必須實施,要履行嚴格限制性程序和條件,并開展監督檢查。
三是在行業指導準則方面,就醫美項目分類進行細化,劃清先天性缺陷的整容和純醫美整容項目的界限,為法律法規的執行提供依據和基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