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模式的優化與稅收優惠的契合
2021-06-08
34
來源:稅屋
我們知道,商業模式+商業制度=商業利潤,這就好像有兩個相交叉的圓,重疊部分就是商業利潤。現在我們植入第三個圓,稱為稅收工具,讓三圓加速交叉重疊(見下圖),重疊的部分會形成商業利潤,即商業模式+商業制度+稅收工具=商業利潤。顯而易見,重合度越高,商業利潤也就越大。
本文所稱稅收工具,是指商業模式的優化與稅收優惠的契合,其核心是企業價值創造。
一、應用場景
某園林綠化工程公司集園林綠化工程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園林綠化苗木、花卉、草坪的培育、種植、銷售及園林器械研發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公司。以打造高端精品園林工程為戰略目標,以建造恒久美好的城市景觀生態系統為經營理念。
該全產業鏈公司由園林局轉制組建,是單一的法人主體公司,有員工近500人。增值稅收入按“建筑服務”—“其他建筑服務”—“園林綠化”適用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為25%……
二、數據挖掘
該公司20xx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26萬元,繳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各項稅收591萬元,綜合稅負=591/7326×100%=8.07%。(注:綜合稅負=同期繳納各項稅收/營業收入×100%)
通過數據挖掘比較分析,最近三年46家同類企業平均綜合稅負為4.44%,其中與該公司相似度最高的一家公司,最近三年平均綜合稅負僅為4.2%,而該公司綜合稅負卻高達8.07%,高出樣本公司近一倍。(注:行業整體稅負=Σ樣本公司當期應繳納的各項稅收/Σ樣本公司營業總收入×100%)
三、在交易結構中識別稅收屬性
現在我們嘗試著從商業模式的視角,即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來識別稅收屬性。
屬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征。稅收政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納稅人的交易相伴而行,滋生繁衍,又根據納稅人交易的不同情形如產品類別、項目所得等制定規范,以體現立法者的意圖。準確適用稅收政策,其實就是識別其特有的稅收屬性的過程。
我們不該總說,根據稅收政策規定,納稅人的交易該如何征稅;而是應該常講,根據經濟交易實質,納稅人應如何準確適用稅收政策。準確定性交易事項的稅收屬性,才是征稅的核心。
識別稅收屬性,必須要知曉結算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區別,關鍵是要有方向感。結算市場是橫向的左右方向,利益相關者為供應商和客戶;資本市場是縱向的上下方向,利益相關者為投資方(股東)和被投資企業(目標公司)。
(一)結算市場稅收屬性的識別
1.綠植屬“農產品”,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購買方以取得的農產品銷售發票或收購發票上注明的農產品買價依9%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2.園林綠化屬“其他建筑服務”,依9%稅率繳納增值稅。
3.植物養護屬“其他生活服務”,依6%稅率繳納增值稅。
4.以清包工或甲供材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依3%征收率繳納增值稅。
5.……
因稅收屬性的不同,在稅務管理上,要分別核算并申報列明。
(二)資本市場稅收屬性的識別
1.納稅人在資產重組過程中,通過合并、分立、出售、置換等方式,將全部或者部分實物資產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債權、負債和勞動力一并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屬于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即構成一項獨立業務的轉讓,實質上是轉讓企業產權的行為,不征收增值稅。
2.企業分立,被分立企業所有股東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業的股權,分立企業和被分立企業均不改變原來的實質經營活動,且被分立企業股東在該企業分立發生時取得的對價全部為股權支付,其稅收屬性就不發生改變,計稅基礎可以平移。
3.……
四、商業模式的優化與稅收優惠的契合
商業模式是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好的商業模式可以幫助企業創建一個有利于自己的經營小環境,這個小環境由兩個基本要素構成:一是客戶價值創造模式,二是企業價值獲取方式。
打開企業的邊界,在商業模式創建的小環境中,植入稅收工具,呈現并分析、創新和優化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時,識別納稅屬性并與稅收優惠契合,使企業利益最大化。
1.將苗圃業務分離,設立(分立)苗木種植科技發展公司,將實物資產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債權、負債和勞動力一并轉入新公司,專營原公司的苗木種植和銷售。新公司除對外單位銷售苗木外,還可按公允價格將苗木銷售給原公司……
2.將植物養護業務分離,設立(分立)植物養護科技服務公司,專營原公司的植物養護業務,將實物資產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債權、負債和勞動力一并轉入新公司,享受“低征高扣”的稅收改革福利。
3.原公司的仿古修繕業務,應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
4.該公司進行業務重組和人員整合后,原公司和植物養護科技服務公司符合了小微企業的認定標準,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低稅率的稅收優惠。
5.園林器械銷售業務因處在邊研發邊銷售階段,盈利能力有限,暫不宜分離分設,但仍可享受研發費計扣除75%的稅收優惠政策。
6.充分利用現階段良好的“放管服”環境,實現集團稅收協同效應。原公司可以申請在企業名稱中使用“集團”字樣,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企業集團及成員單位的信息,享受“資金拆借”、“統借統還”等稅收優惠政策,打造現金池,最大限度的提升資金的使用效能。
五、關鍵的說法腦立方說
1.稅收工具的運用,要經得起時間和稅法的檢驗,關鍵是要有合理的商業目的,并符合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以應用場景為例,該園林綠化工程公司,以打造城市高端精品園林工程為戰略目標,但經多年打拼,市場已趨近飽和,上升空間有限,從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角度講,必須要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即將戰略目標調整為全力打造中國北方最著名的“苗木生產銷售基地”,與是否獲取稅收利益無關。
(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轉讓定價指南》指出,如果一項交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稅收利益,并且如果沒有稅收利益該交易很可能就不會發生,那么該交易就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
2.稅收工具的運用,其核心是企業價值創造,通常表現為企業稅后利潤的最大化,具有功夫在“稅”外的隱形特征。
3.只熱衷于稅收安排本身,就意味著失敗,而關注于基于稅收安排的商業模式時,通常都會成功。稅收安排就如同企業的技術創新,只是道具而已,演出是否精彩,關鍵是要有好的劇本,也就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與優化。
4.企業要理解和尊重稅法的立法本意,去迎合“稅收助力企業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同時,也要做出順應和改變,用好、用足、用活稅收政策,最大限度的享受稅收福利,顯然,稅收工具的運用至關重要。
打開企業的邊界,在商業模式創建的微觀環境中,呈現并分析,創新和優化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時,識別納稅屬性并與稅收優惠契合,才能做到開化雖早、景色常新,有一種進入新天地的感覺!
轉載連接:https://www.shui5.cn/article/a1/6083.html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