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處理稅收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2022-09-30
64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稅收公平與效率原則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工作必須遵循公平與效率原則,而這兩大原則的貫徹是在稅收作為經濟杠桿不斷對經濟進行調控的過程中最終得到實現的。
一、稅收公平、效率原則的理論內涵 (一)公平是稅收的基本原則 在亞當·斯密的稅收四原則中,公平原則列為首位。
稅收公平,首先是作為社會公平問題而受到重視的。
稅收本來就是政府向納稅人的無償征收,雖然有種種應該征稅的理由,但從利益的角度看,征稅畢竟是納稅人利益的直接減少,因此,納稅人對征稅是否公平、合理,自然就分外關注。
在現代經濟中,稅收公平原則事實上不僅包括社會公平,還包括經濟公平。
稅收的經濟公平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首先是要求稅收保持中性,即對所有納稅人同等對待,以便為其創造一個合理的稅收環境,促進經營者進行公平競爭。
其次是對于客觀上存在的不公平因素,如資源稟賦差異等,需要通過差別征稅實施調節,以創造大體同等或說大體公平的競爭環境。
經濟的發展使各類經濟組織成為重要的納稅主體,與個人相比,它們要求經濟方面的公平比社會公平更迫切、更現實。
而且,經濟公平也是稅收效率原則的必然要求。
稅收公平,特別是經濟公平,對我國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稅制建設與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因為,我國市場發育還相當不健全,導致不公平競爭的外部因素較多,同時,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稅制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如何使稅制更具公平,為市場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公平合理的稅收環境,是我國進一步改革稅制的重要研究課題。
(二)稅收不僅應是公平的,而且應是有效率的 這里的效率,通常有兩層含義: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稅過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稅收在征收和繳納過程中耗費成本最小;二是經濟效率,就是征稅應有利于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或者對經濟效率的不利影響最小。
遵循行政效率是征稅最基本、最直接的要求,而追求經濟效率,則是稅收的高層次要求,它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稅收調控作用認識的提高。
二、稅收公平與效率原則的關系及處理方法 (一)稅收公平與效率原則的關系 稅收的公平與效率原則是既矛盾又統一的,矛盾性表現在:在具體的稅收制度中往往很難兼顧公平與效率。
公平原則強調量能負擔,而效率原則強調稅收應盡量避免對經濟產生干擾,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的穩定與增長,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可能拉開貧富差距,從而破壞公平原則。
但從整個經濟運行的方面來看,公平原則是實現稅收效率原則的前提。
只有以達到一定程度的公平原則為前提,才能談及效率問題。
如果不以一定的公平為前提,政府征稅就不會為納稅人接受進而影響市場的公平競爭,扭曲經濟活動主體的經濟行為,當然也就無法提高效率。
從另一方面看,效率原則為公平原則的實現提供了動力。
效率的提高可以保障公平更好地實現。
盲目的平均主義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只有在整個經濟都很活躍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提高一個層次,公平程度也就會向前邁進一步。
(二)稅收公平與效率原則關系的處理 我國正處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起步階段,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是我國的根本任務。
因此,只有效率優先,低消耗、高產出,保障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水平的公平。
只有經濟效率提高了,可供分配的財富增加了,全體社會成員收入水平的提高才有物質基礎,國家才有可能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調節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貧困地區的人民早日擺脫貧窮,并通過福利、救濟等辦法來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
堅持效率優先,并不是說公平不重要,更不能以犧牲公平為代價來換取效率的提高。
事實上,公平和效率都是社會主義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的基本保證,沒有效率就沒有高水平的公平,而社會的不公平也制約和阻礙著效率的提高。
第一,收入差距過大,兩極分化,會導致占比重相當大的低收入者有效購買力低,有效需求不足,使生產力發展受到制約:第二,實現高效率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如果低收入者通過主觀努力和勤奮勞動不能改善自己的處境,便會損害效率,甚至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動蕩。
現在,我們一方面應堅持不懈地發揮稅收促進經濟發展和效率提高的作用,堅持公平稅負,鼓勵競爭;另一方面,要強化稅收在實現社會收入公平分配方面的功能,調整稅制結構。
三、在稅收實踐中實現稅收效率與公平原則 完善的稅制可以使稅收的公平與效率原則得到充分的體現,更好地發揮稅收宏觀調控的作用,但只有完善的稅制,卻不能有效地執行,也是不夠的,稅收征管對稅收公平與效率原則是有很大影響的。
由于我國稅收征管中存在很多漏洞,每年都有大量稅款流失,這不僅降低了稅收效率,而且影響了稅收的公平。
本該納稅的人沒有納稅,這對于相同條件的已納稅人來說就是不公平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有:公民的納稅意識淡薄,缺乏良好的全民納稅風氣;稅務機關工作人員主觀故意或由于本人業務能力的限制,不能發現錯誤申報。
針對這種情況,要強化稅法宣傳,增強人們的納稅意識,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輿論宣傳攻勢;要通過提高稅務人員的素質和科學化、精細化的稅收管理;通過稅收征管現代化手段的應用,特別是實行國地稅信息共享,對納稅人的經營行為實行信息全面覆蓋;通過電子化結算手段,避免通過現金賬外經營,規范一切經營行為和個人收入監督等措施,借鑒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加大查處力度,使征納行為更加規范、合法。
長期以來,稅收成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與研究,造成稅收效率低下,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為改變這種狀況,首先應大力推廣現代化的征管方式,具體內容包括普遍建立納稅人自行申報制度;建立稅務機關與社會中介組織相結合的稅務服務體系;完善稅務代理業務等。
還應該運用現代化的征管手段,建立一條稅務信息系統網絡,將納稅人的賬目如銀行存款、租賃收入等,納入稅務信息系統網絡,對異常情況,隨時抽查、協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稅收征管上的全面普及,降低征納成本。?
相關資訊:
稅務管理有哪些?
請問稅務分類有哪些?
國家稅務局收的稅種有哪些?
稅務所的職能和業務是什么?
地方稅務局和國家稅務局有哪些不同??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