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的規定分析,稅收籌劃有哪些方法?
2022-08-23
104
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將個人的11項所得作為課稅對象,如工資、薪金所得,個體戶生產、經營所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等等。這些項目分別規定了不同的費用扣除標準、使用不同的稅率和不同的計稅方法。工資薪金所得稅涉及面廣、占稅收比例大,如何根據稅法的要求,選擇最佳的節稅方案,是廣大企業和職工尤其是工薪族最關心的事情。
(一)全部扣除非稅項目收入。企業相關工作人員應全面掌握職工個人收入中,哪些是應稅收入,哪些是非稅收入。
(二)足額繳納“三險一金”。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的社保政策和住房公積金政策,按照當地政府規定的最高繳存比例、最大基數標準為職工繳存“三險一金”,為職工建立一種長期保障。這樣不僅能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水平,而且也能有效降低企業和職工的稅負水平。
(三)重點籌劃一次性獎金的發放。一次性獎金按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額,只要確定的稅率高于某一檔次,其全額就要適用更高一級次的稅率(類似全額累進稅率),因此就形成了一個工資發放無效區間。通過對一次性獎金每個所得稅級的上限(稅收臨界點)、應納稅額和稅后所得的計算,可計算出一次性獎金發放的無效區間。
(四)科學籌劃月度工資和一次性獎金的發放結構。在職工全年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應科學安排月度工資和一次性獎金的發放比例,找到工資和獎金之間稅率的最佳配比,從而有效降低稅率和個人所得稅負擔。
(五)及時籌劃處理異常納稅事件。一次性獎金處在無效區間內,月度工資也調整不了又該怎么辦呢?可以合理利用捐贈手段降低稅率。稅法規定: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及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在應納稅所得額30%
以內的部分,準予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發放全年一次性獎金的當月即捐贈,捐贈支出準予在當期應納稅所得額進行抵扣。?
相關資訊:
稅務管理有哪些?
請問稅務分類有哪些?
國家稅務局收的稅種有哪些?
稅務所的職能和業務是什么?
地方稅務局和國家稅務局有哪些不同?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