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個月,經濟因為疫情受到影響,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社會進步的腳步不會停下,14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會改變,國家、社會、時代仍需要并鼓勵創業。因此,未來一二十年仍然是屬于中國創業者的好時機。
疫情為本就復雜的大環境增加了變數,除了帶來業務停滯、供應鏈短缺等短期問題以外,還對CEO把握趨勢、找對方向、修煉內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海成長營長期致力于發現、判斷并幫助有潛力的CEO,在許多山海CEO的關鍵時刻,我們為他們的方向和選擇提供了助力。
值此特殊時期,今天我們談談「疫情下創業向何處去?」,和各位創業者探討方向、選擇的問題,希望幫助更多創業者撥開迷霧,看清方向,堅定信心。
1 CEO如何去偽求真,把握方向?
「方向+選擇」是CEO的第一職責,也是山海成長營幫助CEO解決的最大痛點。如果方向選擇正確,CEO能為商業結果負責,自然會吸引優秀的人才,組成優秀的團隊。
在疫情背景下,這一職責對于CEO來說更加重要。當前創業處在關鍵的調整期,以虧損換規模的時代結束了,留給CEO試錯的機會也少了,如果出現一次方向、選擇的錯誤,短期內很難東山再起。
那么,CEO如何才能找到正確的創業方向?
第一,堅持正向價值觀,為國家、社會創造價值。這條山海營訓是檢驗方向選擇是否正確的基準。如果不能為國家、社會解決真實問題、創造長期價值,公司難以實現長期發展。只有堅持正向價值觀,找對方向,強大的執行力才有意義。
第二,創業者只有把國家、社會、時代、技術與個人命運相結合,才能精準把握未來趨勢。
國家、社會、時代的大趨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人在哪里,機會就在哪里」。這也是我們為何特別強調下沉市場的原因。
至于技術因素,芯片等高精尖領域或者一些技術風口,并不一定適合普通的創業公司。即使能進入,最終活下來、活得好的只是極少數。
最后,創業要和個人命運相結合,CEO的基因就是公司的基因。我常說,每個CEO都只有一條屬于自己的生路。創業者既需要對整個國家、社會、時代和技術有深刻思考和洞見,也需要對自身的優勢和能力有深入了解。
此外,創業者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后,要考慮短中長期的規劃、選擇。當下最重要的是打磨單位模型,健康地活著,才能抓住機會實現長期的發展。
2 下沉市場是未來創業的基本盤
過去兩三年,我多次提及「下沉市場是未來創業的基本盤」,疫情進一步加速了人口向下沉市場的轉移,未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超級縣城,這些縣城人口在50萬到100萬之間,商業業態更加豐富,而創業者的根據地將以這些縣城為中心展開。
受疫情影響,下沉市場對于創業的重要性將更加突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放眼中國,已有超過10億人口主要生活在三四線城市乃至縣城、鄉鎮、農村,他們是中國人口的主體。受疫情影響,會有更多的人從大城市返回老家,在當地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這也是國家所鼓勵的,在多個省市的政策中有所體現。
而如何讓下沉市場人民的生意與生活變得更好,既是下沉市場創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也與中國未來三十年最大的確定性「共同富裕」路徑一致。宏觀政策的影響必須被納入CEO對方向選擇的思考中。
第二,圍繞下沉市場10億人的生意和生活,既有的一切產業都有改造、升級和重構的空間,這其中將誕生許多創業機會,也能促進經濟的內循環。同時,相比一二線城市,下沉市場受疫情的沖擊相對較小。山海成長營有一位在下沉市場做餐飲的CEO,2022年4月,他的業務仍然在蓬勃發展,并實現了不錯的收入。
第三,人口的轉移和產業的內遷,將帶來更多本土化創業、就業的機會,這不僅能解決過去遷移式用工的問題,還能解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從而為國家、社會創造價值。山海成長營就有一位工業領域的CEO,將自己的智能化工廠建在了重慶郊區,工廠工人大多是當地的中青年婦女。當地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她們的月收入卻能達到6000元左右,既不用面對外出務工的不確定性,也無須和家人長期分隔兩地。
未來人口將進一步向下沉市場轉移,這是國家、社會和時代的大趨勢。一二線城市的創業機會將越來越少,生存難度也會越來越高。為什么?第一,一二線城市商業市場競爭太激烈;第二,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房租,會吃掉絕大部分利潤。第三,如果出現聚集性疫情,一二線城市的線下業務很難正常開展。
而全國有18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地域分布相對分散,正所謂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即使少數縣城受疫情影響,但在其它10個、100個、1000個縣城里,公司仍然可以正常開展業務。
山海成長營有一位CEO,起初想把線下店開在深圳,但他最終聽取了我們的建議,避開這些超級城市,往更低線的城市走。這就是方向、選擇要和國家、社會、時代趨勢相匹配。
3 創業向何處去?
短期內,疫情對基層診所的影響較大,診所開開停停,經營倍加困難。但長遠來看,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提升,醫療領域真正的機會在于C端個人。未來社區醫院、基層診所不光是看病的地方,也會是服務老年人的終端。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14.2%。這些老年人希望自己能更健康、長壽,這是人之常情。因此,凡是能幫老年人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藥品或者服務,都會有創業機會。
并且,針對老年人的產品和服務客單價相對較高,老年人愿意為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買單。未來,隨著主力消費人群60后正式步入老年時代,數以億計的老年人中,即使只有1%成為公司客戶,收入規模也非常可觀。
除了生理需求,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蘊含豐富的創業機會。線下大規模的圍繞老年人的活動可能難以開展,但分散、小型的服務會是機會。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們的剛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4月,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了9.5%,與房產、汽車、消費電子等行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十幾年來,我一直關注農業,疫情凸顯了農業作為中國基本盤的地位,它一定不會萎縮,并且會往規?;?、智能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
對于餐飲業,疫情雖然帶來了短暫波動,但不會影響未來持續增長的趨勢。長期來看,餐飲業最大的機會還是在下沉市場。下沉市場人口可支配收入相對高,且國內縣城數量眾多,有利于分散風險。
短期內,疫情對工業互聯網的影響必然很大,因為工業互聯網是完整的鏈條,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零件生產不出來,就會影響最終成品的交付。不過,工業智能化、數據化的浪潮勢不可擋,新的淘汰舊的、先進的淘汰落后的,已是不可逆轉的進程。疫情對工業的負面影響不會長期存在,創業者要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長遠趨勢來尋找創業機會。這一點對于其它行業同樣適用。
中國是全球第一的制造業大國,2021年第二產業GDP占比達到了39.4%??梢哉f工業是中國經濟的命脈,對于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期來看,工業一定會持續發展,并且未來三到五年,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就會有成績呈現出來。
4 結語
山海成長營成立后的四年多里,我們幫助多位山海CEO解決了關鍵的「方向+選擇」的問題,與他們彼此成就,共赴山海。
比如山海成長營一位做醫療供應鏈的CEO,2019年他加入的時候,賬上現金只有10萬元,當時CEO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砍掉供應鏈,做撮合生意;二是繼續保留供應鏈團隊。在我們的建議下,他最終選擇了后者。基于這一正確的選擇,加上他自身的努力,在2020年疫情期間,公司現金流增長到4億,營收翻了3萬倍。他加入的第二年,我們幫助他從工業互聯網1.0迭代到2.0,初步成果是他的效率是同行的數倍,終端產品客單價極具競爭力。除了他之外,還有很多CEO或進行了重大的戰略調整,或做出了業務線取舍,或對既定的方向更加堅定。
創業維艱,2022年乃至后續幾年,因疫情等原因而愈加復雜多變的創業環境,對創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場生存大考。但我們相信,這些都不會阻擋優秀創業者上下求索的步伐。
堅冰深處春始生。希望看到此文的CEO們,能夠無畏嚴寒風雨,做出正確的方向選擇,以商業能力和家國情懷實現創業初心,為國家、社會創造價值。也期待更多價值觀正、想做大事的CEO和我們聯系,我們一起翻山越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