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不斷規范,查賬征收已經成為稅務機關普遍的征管方式。對于剛剛從核定征收過渡到查賬征收的企業,尤其是建筑公司,其采購發票的風險管理,應是當務之急。然而,一些企業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招致風險預警和稅務稽查。
一、發票缺口為什么這么大?
H省建筑企業A公司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顯示:營業成本298000萬元,職工薪酬18600萬元,管理費用21000萬元,銷售費用1100萬元,財務費用19800萬元,固定資產增加額1600萬元,本年折舊600萬元。
A公司2018年度資產負債表顯示:存貨增加額3500萬元。
H省稅務局發票底庫查詢顯示,A公司2018年度取得增值稅發票金額61000萬元。
根據H省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設定的“成本異常風險預警指標”,A公司2018年度取得增值稅發票金額的理論公式=營業成本-職工薪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固定資產增加額-本年折舊+存貨增加額=325800萬元
與實際取得增值稅發票差異額=325800-61000=264800萬元
為什么實際取得增值稅發票金額,比理論上應當取得的增值稅發票金額少了264800萬元呢?而且差異如此之大!
H省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將系統默認的高風險推送到了主管稅務機關。
二、變相核定征收是元兇?
經主管稅務機關實地核查,A公司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實行核定征收,征收率為2%,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改為查賬征收后,A公司仍然沿用2017年的管理模式,在采購環節沒有依法索取發票,而是繼續以“白條”入賬;在辦理納稅申報時,A公司參照核定征收的稅負水平,先確認利潤然后倒擠成本,填寫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這是一種變相回歸核定征收的方式,從而導致以上稅務預警。
針對核查發現的違法事實,主管稅務機關認為其情節嚴重,決定移送稅務稽查部門查處。
稽查局檢查發現,A公司除了以“白條”虛列成本外,還涉嫌借用他人身份信息虛列工資從而導致少扣繳個人所得稅的現象,同時涉嫌接受第三方平臺公司虛開勞務發票抵扣增值稅的重大稅收違法行為。
三、一石激起千層浪
A公司案例披露以后,很多財務總監坐不住了。他們開始按照上面的理論公式,悄悄地摸排“家底”,自家到底有多少“白條”充抵了發票?缺口不大,能不能想辦法補上;缺口大了,那就要研究一個解決方案。什么方案呢?
先是公司內部討論,討論來討論去,大家急得團團轉,也沒有找到一個好辦法。無解!
老板說,本來就沒有成本嘛!
財務總監說,不是沒有成本,成本是有的,只是沒有成本發票。
老板又說,那不是一碼事兒嗎?
財務總監說,不是一碼事兒,沒有成本,那就是真賺了,所得稅應該交。眼下呢,是沒有成本發票,這個稅就交得冤了。
要不,我們跟張總、李總,還有王總那里打聽打聽,看看他們有什么招,或者一起向稅務局請示請示。
事情走到這一步,迂回,不知道是不是一步棋?!
一天深夜,某建筑公司徐總打來電話,我能感覺到他的手捂著話筒,很小心地說話。他說,他家有30個億的發票缺口,這么多的“白條”怎么辦?
徐總的家底,我是清楚的。在建筑行業里面,他們一直在謀求健康發展,稅務是相對規范的。
那畢竟是一個理論算法,理論上的缺口,不等于你們家一定有稅務問題。我先安慰徐總。
可是我們需要一個可以“洗清”自己的理由?。⌒炜偟男睦锼坪醵铝撕芫茫碌糜悬c慌。
我笑著說,徐總大概是急糊涂了吧?你們家不是有個外地分公司嗎,分公司單獨繳納增值稅,那邊的采購發票沒有歸集到你們總公司的名下,可是那邊的營業成本在你們的財務報表里面呢。
徐總恍然大悟,明白,明白了,我們本來就沒有缺口嘛。
四、沒有成本發票怎么辦?
本來就沒有成本嘛!
在民營建筑企業里面,他們習慣了這樣說,而且說得理直氣壯。
還是那位財務總監說得對,是沒有成本發票。
成本,是實實在在發生了的。
為什么沒有成本發票?原因有很多。
有一次,稅務局的一位主管問我,建筑公司沒有成本,如果企業所得稅一定要推行查賬征收,難道按照工程款全額25個點繳稅?哪個繳得起??!
我今天發起這樣一個話題,絕對沒有半點歸責的意思。建筑公司要負責?上游供應商要負責?甲方要負責?稅務局要負責?……
其實,誰都負不了這個責。
但是,這是個什么事情,是個什么性質的事情,這個事情是不是很嚴重,這個事情的走向是什么?我想,這是我發起這樣一個話題的初衷。
如果我們沒有把這些問題搞明白,而是稀里糊涂地往前走,甚至幻想著往回走,那么我們將走得很被動,走得很沉重,甚至走得很危險。
正如當年,喊了很多年的“費改稅”,后來養路費征稽部門真的被撤并了。難道那些征稽人員等到撤并的那一天,再去思考自己的前程?
正如營改增,從2012年1月開始在上海試點,并迅速推進到全國范圍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但是2014年和2015年又一度放慢了腳步。步子放緩了,不等于“四大行業”不搞營改增。
然而,我們都清楚,有些人就是放松了,認為“狼”不會來。當然,那不是狼!事實證明,營改增是大勢所趨。伴隨著營改增的政策紅利紛至沓來,營改增行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一起思考,一起互動。這是個什么事情,這個事情是不是很嚴重,這個事情的走向是什么?
讓我們一起互動,一起推動,那么明天我們就不會被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