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稅制改革重頭戲
稅收,一頭連著國計,一頭連著民生。回顧近百年來的稅收發展歷程,稅收事業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也為黨的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革命戰爭年代,紅色稅收始終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息息相關,一大批稅務工作者為保障供應、籌集經費、抵御強敵奉獻心血甚至生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國統一的稅務機關迅速建立,稅收制度初步建立完善。改革開放時期,從完善涉外稅制到實施“利改稅”,從全面推進工商稅制改革到分稅制改革,稅收的職能作用日益顯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稅收事業蓬勃發展,確立了以“帶好隊伍、干好稅務”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稅收現代化建設總目標,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日益彰顯。 稅制改革[詳情]
2021/7/17
31
稅收數據賦能“精細服務” 加速釋放市場主體活力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現代化稅務建設提供了實踐指導。上海稅務部門以“建設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應用效能的智慧稅務”為總體目標,把“便民利民”放在第一位,把“以數治稅”理念貫穿始終,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將規模大、類型多、價值高、顆粒度細的海量稅收數據嵌入業務流程,在政策宣傳、事項辦理中實現為納稅人繳費人精準畫像、主動推送、分類管理,有力推動了稅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了稅收營商環境,為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加注了“催化劑”和“稅動力”。 稅收,服務[詳情]
2021/7/9
33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辦理2020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
依據稅法規定,2020年度終了后,居民個人(以下稱“納稅人”)需要匯總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以下簡稱“捐贈”)后,適用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并減去速算扣除數(稅率表見附件1),計算本年度最終應納稅額,再減去2020年度已預繳稅額,得出應退或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申報并辦理退稅或補稅。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20年已預繳稅額
稅務機關推出系列優化服務措施,加強年度匯算的政策解讀和操作輔導力度,分類編制辦稅指引,通俗解釋政策口徑、專業術語和操作流程,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提示提醒服務,并通過手機個人所得稅APP、網頁端、12366納稅服務平臺等渠道提供涉稅咨詢,幫助納稅人解決辦理年度匯算中的疑難問題,積極回應納稅人訴求。 個人所得稅[詳情]
2021/7/15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