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一企業盜用技術秘密被判賠1.59億,盜用技術會受到哪些懲罰?
2022-11-03
36
據央視網消息,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宣判了嘉興中華化工公司等與王龍集團公司等侵害技術秘密糾紛上訴案。被訴侵權人王龍集團公司等盜用香料“香蘭素”技術秘密,被判賠償技術秘密權利人1.59億元。這也是人民法院史上判決賠償額最高的侵害商業秘密案件。
盜竊可恥,創新才是生產力。王龍集團公司等盜用“香蘭素”技術秘密,最終咎由自取,被判賠償1.59億
資料顯示,“香蘭素”具有香莢蘭豆香氣及濃郁的奶香,起增香和定香作用,廣泛用于化妝品、煙草、糕點、糖果以及烘烤食品等行業,是全球產量最大的合成香料品種之一。
本案原告嘉興中華化工公司與上海欣晨新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出生產“香蘭素”的新工藝,并作為技術秘密加以保護。并且,在本案侵權行為發生前,嘉興中華化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香蘭素制造商,占據全球香蘭素市場約60%的份額。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二審認定,王龍集團公司、王龍科技公司、喜孚獅王龍公司、傅祥根、王國軍侵犯涉案全部技術秘密。根據權利人提供的經濟損失相關數據,綜合考慮侵權行為情節嚴重、涉案技術秘密商業價值極大、王龍科技公司等侵權人拒不執行生效行為保全裁定等因素,判決撤銷一審判決,改判上述各侵權人連帶賠償技術秘密權利人1.59億元(含合理維權費用349萬元)。
至此,人民法院史上判決賠償額最高的侵害商業秘密案件宣判結束。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知識產權法庭通過該案判決,依法保護了重要產業核心技術,切實加大了對惡意侵權的打擊力度,明確了以侵權為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連帶責任。依法將涉嫌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推進了民事侵權救濟與刑事犯罪懲處的銜接,彰顯了人民法院嚴格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嚴厲打擊惡意侵權行為的鮮明司法態度。
知識產權,也稱“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和經營活動中的標記、信譽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近年來,伴隨著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并不斷完善。
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發布《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
2020年5月27日,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印發《2020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靈魂。知識產權往往意味著企業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因此也需要得到有力的保護。商業秘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常能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進而給商業秘密的擁有者帶來利益。保護知識產權是對創新者的鼓勵也是對“不勞而獲”之人的拒絕。
?
相關資訊:
稅務管理有哪些?
請問稅務分類有哪些?
國家稅務局收的稅種有哪些?
稅務所的職能和業務是什么?
地方稅務局和國家稅務局有哪些不同??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月盛科技不保證該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有侵權請聯系400-716-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