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稅收依據是什么
㈠公需說。
也叫公共福利說。十七世紀初,以德國重商主義官方學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了一種稅收依據理論。本文認為,國家責任在于滿足公共需求,提高公共福利,而國家要盡其所能,必須具備各種必要的物質資料,這就產生了政府的公共需求,稅收就是滿足公共需求的物質條件。另外一方面,稅收存在的客觀依據是源于社會的公共需求,否則,稅收就不必存在了。提出提高公共福利作為稅收依據是一種較為進步的稅收理論。那時代表著資本主義初期資產階級反對君主專制國家橫征暴斂,任意使用稅收權利的思潮。
㈡交換意見。 企業稅收,稅收依據[詳情]
2021/5/27
43
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 小微企業獲得感提升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減稅降費的重點在于制度性而非規模性,主要政策取向是圍繞產業轉型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有針對性地為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中小微企業釋放活力動力,并確保已有和新出臺的減稅降費措施能夠全面有效落地。同時,以減稅降費為重點的一整套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不減,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減稅,貴州省[詳情]
2021/8/2
18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辦理2020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
依據稅法規定,2020年度終了后,居民個人(以下稱“納稅人”)需要匯總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以下簡稱“捐贈”)后,適用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并減去速算扣除數(稅率表見附件1),計算本年度最終應納稅額,再減去2020年度已預繳稅額,得出應退或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申報并辦理退稅或補稅。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20年已預繳稅額
稅務機關推出系列優化服務措施,加強年度匯算的政策解讀和操作輔導力度,分類編制辦稅指引,通俗解釋政策口徑、專業術語和操作流程,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提示提醒服務,并通過手機個人所得稅APP、網頁端、12366納稅服務平臺等渠道提供涉稅咨詢,幫助納稅人解決辦理年度匯算中的疑難問題,積極回應納稅人訴求。 個人所得稅[詳情]
2021/7/15
28
海南省公司注冊流程及費用
一、確定公司信息 二、注冊公司流程 三、注冊公司需要準備的資料:四、費用 公司注冊,公司注冊費用,公司注冊流程,公司注冊資料,公司注冊地址[詳情]
2021/11/23
28